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周守藏史 > 第三十五章:《周礼》

第三十五章:《周礼》

    今日讲学结束,风允摆手。
    听学之人起身,按照以往,皆行弟子礼,拜之。
    不过那些来看热闹的,倒是姿态滑稽,并未将这礼放在心头,不过是跟着大家寻个乐趣。
    等礼毕,管仲上前又一礼道:“夫子讲学,管仲深有所得。”
    “不知夫子尊名,余管仲,管夷吾,夫子可称余管夷吾。”
    管仲,仲为字,夷吾为名,在大周,取字后在外以字称呼,名反倒是亲近之人的称谓。
    “风氏,允。”
    听闻,管仲才想起风允年少,还未及冠,倒是闹了个大红脸。
    而风允告知名讳后,也缓步离去,今日风允亦有所得,需回去好好思索……
    大雨将至,听学的人步伐匆匆,不多时就散去。
    “管仲,你不会真的要出仕吧?”与管仲为游商的人来到管仲身旁,询问道。
    管仲拿出自己的竹简,在上面快速记录刚才与风允的对话。
    “我自然要出仕,不然枉费了我之所学……”
    管仲顿了顿,又才道:“鲍叔牙,你是大夫之子,与我做生意行这亏本游商,是我连累了你。”
    说着,一礼而下。
    “哎哎哎,你别这般,你我交情,何须如此,何况我不愿出仕,这大夫之子又如何呢?”
    管仲道:“你有才学啊……”
    鲍叔牙哈哈一笑,却转问道:“那你要去何地?”
    管仲明白暂时劝不了鲍叔牙,随即道:“先去游历一番,寻民之所需,方能再寻一国出仕。”
    鲍叔牙点头。
    “那我们就将货物贱卖于大庭,你既已经有了决定,就别犹豫。”
    “仲恩叔牙之举……”
    ……
    “大国相争,小国遭殃。”
    风允坐在屋内,身前是一卷摊开的竹简,思索今日所得。
    早先得知越国行气运台之事,却无足够的信息,难以施策,此时小国纷纷向吴越两国下手,风允却有了想法。
    小国虽弱,但聚少成多,越国不可能同时灭掉……
    如今小国却人人自危,纷纷上贡,却是没有底气之举。
    若是能联合这些小国,行共同进退之策,是否就能遏制大国的入侵。
    如此思索中,门外传来护卫大罗的声音。
    “咚咚咚!”
    “允上士,宗伯请去。”
    “好,我且换身玄端。”
    不多时,身着玄端的风允,步入了典籍宫。
    明明是明日再去,但宗伯却提前召见了他。
    来到内室,风允看着宗伯垂手而坐,看着矮桌上的竹简。
    风允近些,就见竹简上的,正是风允今日与管仲之言。
    “坐吧。”风允闻声,坐下。
    “你啊,唉,早就发现是我在背后推波助澜了吧。”
    宗伯这是承认,是他在风允讲学时,将风允所讲给宣言出去,以此增加风允的名望。
    “你若无本事,这番宣扬对你则是难,而非益。”
    “古之贤者,以名望为朝臣,只有这样你才能名正言顺地成为小司徒,掌教化之责,只有这样才能压住朝内的声音。”
    事之残酷,这也像是一种考验。
    若风允无法抵挡名望带来的压力,或者沉浸在名望当中,变得轻佻,那都会给他带来祸事。
    但风允看得清楚,及时而止。
    风允一礼。
    “宗伯此举,是为余铺路,但风允如今的学识,难以承载这样的贤名。”
    宗伯微微颔首。
    “并非我的主意,我可没有这样的心思。”
    “是大宰离开前,安排于我,让你有此一磨砺。”
    大宰?
    果真果断,出手急利。
    宗伯不多谈这名望之事,而是道:“你之前说君上之下皆为民,庶民也可为士……这些都没有问题,反而是大善之举。”
    君上就是君上,宗伯也是尊君之人,而庶民为士,那首先得展现自己的能力,有能者,可为国而效力,这是增强国本的力量,自然无碍。
    “你今日说了越国之事,还说了越国谋粮?”
    普通人不知道越国的气运之事,但宗伯和朝中的一些人知晓啊,所以他们都认为风允所说,很可能成真。
    宗伯对风允既赞叹,又无奈。
    “你是不信任君上?”所以才稍微透露,让那些庶民有时间藏些粮食,以免征粮时,凄惨下场?
    后面的话宗伯没说,但风允听出来了。
    风允道:“并非不信任君上,只是朝中佞臣,欺君主新任,那越国要财,就是这些人极力劝和,以至于君主误判!”
    风允还记得,在大宰归国,越国要求上贡珍宝的消息后,传出的佞臣在朝中大宣求和,就是宗伯都气愤地守在典籍宫,不想去理朝中事,可见佞臣当道,就是正大夫也无奈。
    “哦……”宗伯不动声色,暗叹一声。
    “你也是好心,放心吧,此事我会禀明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