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周守藏史 > 第一百七十一章 玄道·风子

第一百七十一章 玄道·风子

可见道之威力。
    礼道显学外的显学,还有——文道、武道、炼气道、气运道。
    除显学外,也还有隐学,其多为文武炼气、气运的分支,或补充、或其余。
    就如周公旦之文易《解梦》。
    太公之武统《兵法》。
    皋陶之治国《刑典》。
    女娲之巫道。
    等等。
    此时风允与老聃的道,隐隐成型,其上道相就是最好的证明。
    闻道,这是入圣之基。
    是天下异人都梦寐以求,终生难得之机。
    如今,曾国有学之人都不由望来,聆听其道,欲从中找到自己醒悟之言。
    再看亭下——
    “阴阳之变,万事万物,皆有两面…”
    风允的道相之后,一轮阴阳鱼栩栩如生,交玄不断,一展阴阳之变化,万物之始终。
    老聃诧然,盯着阴阳图,口轻呼:“你发现了道的模样?”
    随即一愣,突而大笑。
    其笑声穿透了整个曾国。
    笑毕。
    “小友之道,老夫大赞而无论,同道而相望也。”
    “但老夫有一询问。”老聃似透过亭顶,望向风允的道相,眼含赞叹,却也不犹豫而言:“敢问,小友是欲让世人皆行,还是独自行此道?”
    世人皆行,需将道广传世人。
    独行此道,是为出仕一国,以一国而行世人。
    此二者,一为师,一为君。
    风允不假思索说:“若是可以,我希望世人皆能自己。”
    “同时也望国能重民而得民之重,与民同乐,乐中取道,使人族繁衍生息,永不绝也……”
    风允目光诚恳,但他却不知此话让老聃久久难语。
    老聃眼中,似乎看见了春夏时的野草,自由而长,比之他的少私寡欲,无为而治来说,这是另一种极端,肆意行欲,其欲因人而异,异却同存。
    因为极端的不同下,囊括了世间所有的思想——人性。
    或者说,这不是极端……
    望着那代表阳极阴生,阴极阳生的阴阳鱼眼,老聃沉默许久,才说:“这样的情景,老夫只能想到蛮荒无火,无部落之前的原始之时,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可是那样原始,贴合人性的世界已经不在了……怎么可能一直存在,延续下去呢?”
    风允淡笑,眼波平静。
    “先生,所谓玄道也只是给人族多一份选择,仅此而已。”
    老聃不再言,只是看着风允。
    “哈哈哈……”
    突而笑道:“吾言顺世行,御人心,风君却言顺人心,御世行,大妙……”
    笑过后,老聃起身。
    风允亦然。
    两人明白,此番论道,已然结束,两人都大有所获。
    老聃爽朗大笑,缓缓离去:“道可道,非恒道……”
    随即,老聃气势越盛……
    后天……
    先天……
    先天之顶,临于圣人之前……
    随着这股气势出现,曾国之中,不管是本国的异人,还是临国参与礼乐雅会的宾客,都大惊而呼!
    “临圣之人?”
    惊呼之声不绝于耳。
    “嗡!”
    风允与老聃最终对视……
    “玄,众妙之门……妙哉。”
    天空的道相消散,化作一青牛而下,为老聃之骑。
    计然从两人论道的道韵中醒来,前往为老聃牵牛。
    老聃留下赞叹之声,两人悄然离去,院口那些聚来的人都无法发现……
    一时间,只剩下风允还站于亭中。
    “风君,此人,到底是?”屈原醒悟,面红耳赤,眼中神情激动不已,他紧忙上前询问风允。
    风允往之远去的方向,眼含赞叹道:“老聃……亦可尊为:老子。”
    子,此时是对有大智慧,大学问之人的尊称,其氏后添‘子’,博学有得,后学敬佩也。
    “老聃…老子?”屈原低喃,又望向风允。
    “风君是否也可称为子?”
    风子…
    “哈哈,吾小道尔,何敢称子呼?”风允笑道,却眼中精光。
    不是为什么称子,而是为道,他与老子论道,收获颇大。
    方才老聃的道形成的道韵,与风允的道一般,都对对方袒露无异,此时老聃明白风允的玄道为何,而风允也清楚老聃的德道为何——《德道经》。
    不过此时,老聃中年,还非晚年西出函谷关,为圣之时,其言论还缺少部分沉淀。
    可即使如此,对风允了解无为之意,也有大助——阴阳之变,无极生太极,方为平衡之理,人族延续不可只有一家之理。
    “余欲静悟几日,待礼乐雅会之时,再来寻余。”
    “诺。”屈原护送。
    待风允离去,从两人道中醒悟的昭阳望着风允离去,感叹道:“风君与老子……已经在寻圣道了。”
    这是昭阳还从未想过的事情,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