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周守藏史 > 第一百八十二章 神农·刀耕火种

第一百八十二章 神农·刀耕火种

    第一百八十二章:神农·刀耕火种第一百八十二章:神农·刀耕火种→:
    风允在前世时知晓襄阳之地,却少知其如何布局,但此时在山岭之上才看出,原来这就是襄阳大关。
    为何襄阳就是南北之地的鄂口,其破,江南之地具无可防。
    “对面还有一个鄾国,楚国只有襄阳是守不住整个江南之地的。”
    远观河对岸,一览无遗,那是一个较为低洼的地方,在其旁,是一个小国,此时还能看见炊烟袅袅。
    而另一旁,则是山岳,那是曾国东侧的山势,又是阻断之地,只需几个营寨就可借助山势阻截北国南侵。
    依靠此地势,风允得出此结论。
    “什么襄阳?”项燕询问。
    风允却摇头。
    “没有之事,无可说之。”
    “我来此地,只是为观周遭,见这汉水,有感而论罢了。”
    “回去吧,这火怕是要烧不少时间。”
    安地,此时靠近汉水的一侧,还火焰熊熊。
    其汉水周围的国家都在观望。
    甚至有人派人来询问。
    “项燕,你安排几位甲兵前去告知原委。”
    “诺。”
    谷国:“原来是风子啊,我们久与楚国不交,但其山路水道相连,无路自成路也,也该组合风子居此……来人,备…礼,派使节送去安地。”
    鄾国:“风子……派使节去,送行礼品吧,隔汉水而望……少拿一些,毕竟不好过汉水啊。”
    邓国:“风子…快备厚礼,寡人亲自去见,此大贤德者虽居于楚地,但非楚人,与我邓国邻近,岂能望而失去!”
    申国:“不管,不管,我申国何须去拜见一位小小的子爵国所封的人呢?”
    “要知道,我申国,可是与大周一般,两地而治,可见周王大德多哉,不必再去寻小德。”
    潜国:“安地在何处……让人派些礼物送去,不用太多关注。”
    曾国:“……楚国把哪块地封给风子了?”
    “风子助寡人成道,一展曾国礼乐之大,可称寡人知音,不该薄之啊。”
    “而风子又非楚人,这楚国行事野蛮,以为一块封地就能让风子归属?”
    “哼!”
    “如此……寡人记得在曾东之角,有一块未启耕的临江洼地,虽说不是沃土,但想来比之荆楚赐予的,要良善不少,而且与那块地隔江相望。”
    “就把那块地分封与风子……这下,也是避免楚国将风子说是楚国人,增他楚国气运!”
    “啊?”
    “君上,那块地上居有数百人,捕鱼为业,打草织席为生,可要移之?”
    “一并划给风子,些许庶民罢了。”
    “诺!”
    一时间,因为安地的一场火,临近接壤,或是相隔不远的多数诸国,都因风允的名望,而派遣使节,奉上礼品。
    此行,可见礼制之大也!
    同一时间——
    “风子,有人渡河而来。”一甲兵来报。
    “何人?”
    刚刚回到农地,周围的人都围聚而来。
    但又不敢接近太多,纷纷恭敬,不敢僭越。
    “是何人?”风允再问。
    百里奚此时带十几人而来。
    看之,多少粗衣麻裳,在冬日里瑟瑟发抖。
    不过却不是因为冬日寒冷,又这大火在侧,怎会寒冷呢。
    而是因为周围甲兵,长矛利刃,这些人不过是庶民,怎敢造次。
    但其中,却有一面相憨厚的少年,望之十六七,不畏惧怕,反倒是有礼有节。
    他看出风允为主,立即拜礼,严声道:“余等是汉江边上的曾民,见隔岸有火,遂来查看,以免烧至神农山上去。”
    神农山…
    风允想起,此地西侧,就是神农架所在的山脉。
    “今冬少雪,却干燥,若是惹火,怕难熄灭……”
    “神农氏大德,在此地有道,为尊先祖之德,也该慎重,还望君能知德。”
    这人还在劝说。
    “大胆,你这乡野之人,怎敢说风子不知德!”项燕一怒,拔出佩剑。
    周围的人也都纷纷怒视,有人甚至要打。
    这十来人何曾见此,低首跪拜,求饶不断。
    “好了。”风允抬手制止,摇首。
    可见对面的少年不恐惧,反倒是大喜。
    但喜后又自责,紧忙拜道:“风子恕罪,余不知是风子,风子怎么会没有德行呢,是余无眼……”
    “暂歇,暂歇吧,你们心是好的,旁人隔岸观火,伱们却能渡水而救。”
    “这也是德行啊。”
    风允望到这些人还带着湿润,因为火温冒起热气来。
    也无怒意。
    其余人闻言,也才缓和。
    “起来吧,如今天色将晚,你们还是快快回去,免得家人担忧。”
    “这火是为刀耕火种,非是要焚神农之山。”
    闻言,十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