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周守藏史 >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虚一实·始称风君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虚一实·始称风君

    左右皆坐。
    满目,除却风允外,皆是楚国权贵。
    其越是尊贵者,越在前。
    但泾渭分明,其中以主位屏风为向,右列是以屈瑕为首,楚国各大族中的掌权者,芈姓,多为老者。
    而在风允之侧,多为小家族,年轻,少高位者。
    不少在座的人都左右而望,似乎在打量。
    不少人讶异。
    因为在楚国,竟会有这般多的氏族坐在风允左右。
    即使不是高位者,但这也是楚国权贵中的一员才是。
    而望向屈瑕面色如常,淡笑而望,与风允交谈时,众人才明白。
    “风子,您所留的玄门《列国》一书,老夫观后为之惊叹,又闻风子欲留典籍宫,楚国之人尽可观之……”
    “风子慷慨,老夫难以言喻,但从风子的书中也可见,风子所行的道,乃开拓之法,而非为一人所立,遂才豁达开朗。”
    屈瑕示意身后坐下的一位年轻人。
    那人仪态规整,面对屈瑕的示意,他起身,对风允恭敬行礼道:“风子,我屈氏得风子之玄道,此番备下美玉古籍,以酬风子赐道。”
    这人说完,对风允又行一礼,这才坐下。
    而不等风允说话,屈瑕就接道:“君上本欲亲来,但国事为要,此番就老夫来代君上谢风子之书。”
    “君上闻风子得曾国之地,以为安…我楚国也不敢怠之。”
    曾国公子丙,当初可是以风子之德,小小安地怎能容之为由,将曾地赠给风允的。
    这无疑让楚国落了脸面。
    当然,曾国毕竟是礼乐大国,是为周之正统,楚国敢怒不敢言。
    此时只能——
    “楚君令下,因风子留书在楚之德,将荆门之北,整个丹地封于风子。”
    屈瑕笑得和蔼。
    从袖中拿出一份契书。
    方才那少年起身,将契书接过,递给风允。
    风允缓缓接过,放在桌面,而不动。
    望向对面蠢蠢欲动的氏族族长们,风允淡笑。
    “今日是来论诗歌的,不是来论允的,诸位不如开始雅会。”
    闻声,屈瑕点头。
    周围的氏族们见状,也不再提及。
    但该送之物,依旧会送往风允的殿内。
    一时间,论诗歌之声不绝于耳。
    就是斗廉,景氏族长这样的权贵,身旁也有人围坐,以论诗歌。
    可……
    风允默默饮茶。
    对面的屈瑕也不动作。
    似乎两人与这诗歌雅会格格不入。
    待风允饮茶结束后,才听屈瑕道:“若是屈原那小子在,还能为风子添茶。”
    一旁,那年轻人起身。
    来至风允身侧,跪坐,为风允添茶。
    风允望之,那青年人不问直答。
    “余屈完,乃原兄同族,不日也要入朝出仕。”
    “早先得风子之书,观阅多月,心中感慨十分,若是出仕,对余大益也。”
    “此番为风子添茶,也是为行弟子之礼。”
    “当然,风子不认自是,余只为尊风子之德。”
    风允闻之,深深望着这人。
    望气之术下,略诧异。
    此人身上,玄门气息,竟如此浓郁,比之早先见屈原时,还盛。
    “玄门就在那,你拿起,就是你的,你放下也是伱的选择。”
    风允点头。
    “余对楚国诗歌了解不多,能来此间,也是依托《大禹赋》之便,若有所寻,尽管一问就是。”
    闻声,屈完喜,略侧身,望向屈瑕。
    屈瑕也喜,暗暗点头。
    周围几家,略显不满。
    有景氏暗道:“屈氏有屈原习风子玄门,如今已是大宰,管辖扬粤之地,如今又让这屈完小子得机缘。”
    昭氏神态自若,见景氏如此,摇首道:“你景氏景差,此时不也为楚国宗伯嘛,而景阳也已是司马位,有何不满的……屈氏本就是三族之长,由屈氏领头,我们也能少些头疼事。”
    景氏一哼。
    领头,谁不想做。
    如今昭氏有昭阳,为楚国大司马,是楚国的武之首,自然是楚武领头。
    而屈氏有屈原为大宰,其上虽有孙叔敖这般的国相,但扬粤之地一夺,就外任为一地之长,其扬粤之地的权力,比之国相更盛。
    如今,景氏还好能得景阳、景差两人,一文一武,虽被屈昭俩家压制,但胜在人数。
    但此时情景……
    一旁,风允之侧,屈完道:“风子,屈完对您的《大禹赋》十分喜爱,认为此乃赋之先也。”
    “而大禹赋之下,又有禹越一国之精神,这是大禹赋最为核心的力量,能让万民恭敬。”
    诉说自己的喜爱后,屈完询问:“您说,这种力量是什么呢?”
    在屈完询问风允时,四周的声音逐渐停滞。
    殿中,万众瞩目,皆在风允之处。
    而风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