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神诡异仙 > 章廿三 明报脉络前后承

章廿三 明报脉络前后承

    次日上午,一众学子仍旧来到了学舍里坐下。
    岁考虽然结束了,但学舍还有一场正式表明今年结课的散伙课,需要学子们挨着报一下自个明年的初步意向。
    是继续在学舍读书,还是放弃,亦或是决定哪怕不是岁考第一,也要拜入郡城其他书院等。
    轮到南奕时,他先是表示无论成绩如何都会前往郡城深造,接着道:
    “朱师,还有件事须麻烦您。等岁考成绩下来,我想重新取个名字,届时恐怕还需朱师出面,为学生请托一二。”
    “好说好说。”朱献立马扶须,答应得十分痛快,“只要你岁考成绩位列第一,老夫亲自出面,去民政所为你改易户籍名牌。”
    户籍名牌,相当于身份证,如果没有,就是黑户,在当地连正式工作都很难找到。
    南奕想将自己的名字,由原身的贱名南一,改为南奕,便须去衙门的民政所更换户籍名牌。
    其实改名原本不难。但由于更换户籍名牌后,县上的民政所,还需将此事往城里的民政局报,便不欲轻易办理,非得请县里有身份的人请托一二,才肯办事。
    南山学舍的讲师朱献,执教多年,桃李满南山,身份倒是足够。但如果南奕拿不下岁考第一,也很难请动。
    对此,南奕也只能说,承平日久,吏治僵化,懂的都懂。
    除此外,与户籍名牌关联颇深的,还有一物,名叫「路引」。
    没有路引,却是去不了县外之地。
    若南奕能拿下今年南山县的岁考第一,学舍开具的推荐信,本质上也是一种路引。
    不过整个楚郡统一阅卷,成绩出不来这么快。
    要等到年后的一月十五日,岁考成绩才会明传各地学舍。
    眼下的话,学舍既然结课了,南奕便往北河居赶去。
    “谢叔,《明报》现在销量如何啊?”
    来到北河居,南奕一边问着,一边扫了眼店里的布局。
    放着《明报》的书架,已经不再摆放于店外的街道上,但仍旧放在书店门口,可以取过以后直接在柜台结账。
    “南郎来啦,岁考发挥如何呀?”见南奕来了,谢北河连忙自柜台里起身走出,“销量的话,颇为喜人。第一批的一千份,当日便售尽了;第二批,也差不多卖出去了七七八八。”
    不考虑印模的情况下,批量印刷一千份报纸,成本就在十铜元。然后算上印模成本三十铜元,谢北河之前投的四十元刊印费,刚好够建模印上一千份报纸。
    首日特价一文,回笼的一千文,也就是十元,拿来印第二批的一千份。
    从第二批开始,哪怕只是定价十文,每份报纸都能盈利九文。而现在已经卖出去了七百多份,意味着不仅《明报》第一期的印模成本已经追回,连第二期的刊印成本,也差不多有了。
    再往后卖,就是纯利润了。
    虽然单期报纸在南山县内的市场余量,已经不大,但在其他县城,还有着非常广大的市场。
    即便其他县城不像南山县,没法由谢北河的北河居直销,须得折价批发给其他县城的书商,其盈利依然十分可观。
    如此暴利,南奕只是稍一心算,便觉惊人。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得是建立在报纸有人愿意买的基础上。如果无人问津,只怕是连印模成本都赚不回来。
    这也难怪谢北河,在估量出《大离双龙传》的惊人潜力后,毅然决定自起炉灶,创办《明报》。
    “南郎,可要再支些稿费给你?”
    其实《明报》暂时还没真正开始盈利,只是刚填上了前两期报刊的印模成本。但只要金额不太离谱,谢北河并不介意提前预支稿费给南奕。
    “不用了,等年后我准备去郡城的时候,再来分账也不迟。”南奕摇头。他之前在宋府得了一银元,又不用再还宋忠剩下的药钱,眼下暂时是不缺钱的。
    “那好吧。”谢北河倒也不强求,转而又道,“不过南郎,你回老家之前,可得先再给点后续章节过来才行。”
    “知道,我今天过来,主要也是与谢叔你讨论下《明报》的后续。”
    谢北河神情一肃,与南奕低声商讨起来。
    《明报》眼下,已然是在南山县站稳了脚跟,除去按期刊印后续内容外,剩下的无非就是往外拓展市场。
    在这一块,一方面是书行执事费进,依托本身的人脉在联系外县的书商与书行执事;另一方面,则是谢北河在努力向郡城那边带货了。
    包括昨日岁考,三位监考官固然是全程待在教室内,没与外人交流。但他们的随行文吏,要负责联系安排考生晚餐这些,也是有在外走动的。
    谢北河昨日,寻着机会,也往这些吏员送了些《明报》,塞了些小钱,请他们后续择机,将《明报》呈给几位监考官。
    总之,各种宣传推广手段,零零碎碎的,倒也无需多言。
    主要还是在于,等后面南奕去了郡城,拜入南天学院后,《明报》,该当如何。
    谢北河早有思索,此时便道:“我与费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