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华夏子孙的愿望:游子终将回家。”
朱涵解释完后,看向王默,微笑道:“西楼先生,我应该没有猜错您在这首诗中想表达的意思吧?”
他定了定神还是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如果不是朱涵老师的解读,我这个笨人恐怕根本想不到国家层面去。”
原本所有人以为,这就是最终的结果。
记者对王默的话显然也极为满意。
如今《乡愁》在整个华夏大地掀起了这么大的风浪,但它的创作者居然说它只是一首未完成的诗,那这个采访放出去,绝对要爆炸。
次日早上八点,王默就被袁雄急促的声音喊醒:“快起来,有大事!”
不止袁雄没想到,大陆的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聊到,在经过一晚上的发酵后,《乡愁》这首诗流传到了海峡彼岸!
截图中显示,就在刚刚,官媒转发了自己的《乡愁》,并且配了一句话:在外的游子,终有一天会回家!
官媒的记者听到王默的朗诵,一时间居然呆滞了。
但专业素养还是让他忍住了内心冲动。
“天哪,官方万岁!”
“……”
“明面上是写人,但深层次却是写两岸,天哪……真的不可思议。”
“什么情况?”
王默在自己的直播房间里,接到了官媒记者打来的电话。
朱涵跟着将手中的词也揉成了一团,感慨道:“冯老师说的对,有《乡愁》在,其它诗词全都是东施效颦了,不如毁掉。而且,在我看来:这首《乡愁》最精妙之处在于,它不但说出了一名游子在外无法回家的绵绵怀念,更有另外一层深意。”
然而在湾湾,他们却是感同身受!
因为《乡愁》写的就是他们自己!
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看到《乡愁》后,一个个都热泪盈眶。长久以来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一旦被激发,就难以堵住了。
可是有些事,却永远没法预料到。
什么是好的诗词?
这个军团一旦发威,就是风暴!
“啊啊啊,我好激动。”
大新闻啊!
“这就是西楼的实力!”
官媒,就喜欢采访这样有觉悟的人。
但就在这时候。
这里的《乡愁》第五段,并不是王默自己的杜撰,而是真实出自余光钟先生之手。
像冯启、朱涵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感受最为强烈,有人甚至红了眼眶,似乎想到了什么难以释怀的往事。
因为第三场的投票需要到到明天中午才截止,所以哪怕王默早就锁定了胜局,但系统依然没有给出任务完成的提示。
随着王默声音的落下。
他有些迫不及待想将这段采访发出去了,甚至他恍惚中已经看到了网友们在见到第五段《乡愁》内容时,是如何的热血。
接着,他浑身一激灵,从床上蹦了起来,惊呼道:“不是吧?这也行?”
王默:“当然。”
王默挤出一个笑容,你问我,我问谁?
除非能下去一趟,亲自去问问余光钟先生。
所以在2011年的时候,余光钟先生为了满足所有华夏人对祖国大统一的期待,补充了《乡愁》的“未来片段”。
对于《乡愁》里所阐述的思乡情感,绝大部分内地人只是有所感慨。
“难怪双枪撕了自己的作品。”
我们书本上学习的《乡愁》一般只有前四段,但它也在许多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只能望而兴叹。
但是对于国际舆论,却不得不在乎。
顿了顿,王默又问:“雄哥,对于官媒的采访,我是应该低调还是高调?”
不管怎样,先做完这一次采访。
因为官媒的这个行为,远远超出了许多人的意料之外。
王默:“是的。”
他们可以不在乎官媒的点评,也可以不在乎华夏网友的愤怒。
前面的寒暄过后。
而旁边的袁雄,却早已内心翻滚:“大哥,我让你做事高调,你是不是太高调了点?”
后头还有好几个重要问题没有问呢。
一番解释。
“卧槽?”
许多人依然陷入沉默。
有人说是辞藻华丽的。
这天晚上,直到王默回去睡觉之前,一切都还很正常。
<divclass="contentadv">要说不一样,就是网上数不清的年轻人开始自己发转发官媒今晚发布的内容,一个个显得群情激奋。
“没跟你开玩笑。”
整个网络已经轰然。
王默定睛一看。
有人说是字句惊艳的。
袁雄认真点头:“没想到吧?我也没想到。”
袁雄说道:“最新消息,迫于舆论,某国已经灰溜溜离开了。现在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