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研讨会,还是那句话
她和其它人不一样,其它人基本上都是会发一些视频的,但是老钟只发文字。
这么几年了,老钟真的一直都是只发文字。
《士兵突击》老钟一共发了30篇剧评,也就是说平均一天就发3篇。
关键这每一篇都差不多三四千字了。
这每天码字量简直就是惊人。
最关键的是老钟发的这简直就是没有一个糊弄水的,全都是比较强的。
也就是说老钟的剧评算是给《士兵突击》增加了不少的热度,而接下来《士兵突击》也直接开了研讨会。
研讨会是一部成功的剧必须要做的。
当然,在研讨会上也有领导们说起了数据还有关于超前点映的事情。
“企鹅视频两度放弃超前点映的决策,标志着流媒体平台对内容生态的重新审视。
在《扫黑狂浪》时期祖导的反对尚属孤例,而《士兵突击》中林星的加入形成创作者联盟,迫使平台方正视“内容生命周期“的价值——当剧集具有现象级传播潜力时,短期收割可能摧毁长尾效应。
平台最终通过加更策略平衡用户黏性与商业诉求,这种“反算法“操作反而激活了用户的二次创作热情。数据显示,大结局后72小时内b站相关二创视频增长300,验证了“延迟满足“带来的传播势能。”
这个数据也让现场的不少人有些佩服,同时也觉得这《士兵突击》赌博算是成功了。
接下来就是编剧、导演依次的发言了。
当然了,免不了林星的发言。
林星道:“《士兵突击》的现象级传播其实我认为就两点,之前我们经常说的第一要尊重市场,第二要尊重观众。
现在的军旅题材每一年播出差不多要达到40部,但是65陷入“特种兵+偶像化“的叙事。
还有22重复“训练-比武-反恐“的三幕剧结构。
至于剩下的则是完完全全的还不如按照套路拍呢。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看《士兵突击》剧本的时候喜欢上的原因。
因为这个剧本是真真正正的将镜头对准普通士兵的精神。
……
今天研讨会林星说的挺多的。
一部电视剧想要成功那真的属于离不开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
为什么林星说要尊重编剧。
因为现在很多人都不尊重编剧,基本上就是把编剧当叫化子打发的,甚至是把编剧就当枪手来用了。
但是《士兵突击》不一样,祖明本来就是非常的尊敬编剧。
这一次《士兵突击》其实拍这部祖明跟着编剧一起蹲点军营,而且整理了近百万字的采访笔记。
一年多的时间就干这事了。
有一说一,你说资本哪有这时间?
他们只喜欢流水线。
就像许三多的成功是坚持本心,但是谁又能做到呢??
“还是那句话,最能够做出好剧是需要笨方法,但是大家都不喜欢笨方法,大家喜欢的是能够迅速的挣钱的,想着几天做个剧本,几十天拍摄完,上映就能够挣一大波钱……”
林星这个时候说的是非常的尖锐的:“这怎么可能呢?”
不止林星,祖明同样也表示:“我觉得林星说的挺对的,好多事情就是如此,有时候慢就是快……”
说实话,研讨会有时候用处其实并不大。
但既然来了,那么林星就准备说点什么。
不过这一说就收不住车了。
因为现在的电视剧和电影都太追求所谓的速度了。
“我希望大家还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因为长剧确实已经快要消失了,这个时候一部《士兵突击》解决不了什么……”
林星最后做了发言总结:“真正需要的是十部,二十部,三十部《士兵突击》才行。”
“但说实话可能吗??”
“我觉得不可能,别说十部了,我觉得如果能出个两部都算不错了。”
……
林星这话让祖明也笑了起来:“阿星,你这说的就太乐观了,我觉得别说两部了,一年能出一部《士兵突击》这部我们长剧都算是有希望了。”
最终研讨会算是圆满结束了。
别管会议上大家聊什么,反正是圆满结束了。
而林星这个时候也是在事后又接受了采访,不过相比较于研讨会上的话来说,这一次采访林星并没有说太多尖锐的话。
因为他知道话讲一遍就行了。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