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 第64章 嫂子眼里有光(求追读)

第64章 嫂子眼里有光(求追读)

    第64章嫂子眼里有光(求追读)
    徐得庸道:“您找张废纸和铅笔我给画出来。”
    对方也很麻利,很快找来张废报纸和半截铅笔头。
    徐得庸考虑到蜂窝煤等各种尺寸,很快画出后世用的那种铸铁蜂窝煤、煤炭两用的炉子,还标好尺寸。
    工作人员看了看道:“嘿,同志,您画的还真不错,像模像样,这和洋炉子类似,只需要改变一些地方,能做,不过要先交两块钱订金,还得等上三五天,具体价格得做出来才知道,不会超过五块钱,烟囱另算。”
    嘿,这价格可真不便宜,就算炉子四块钱,耐灶烟筒一节就一块钱,这起码要用三节,加起来就七块钱。
    怪不得很多人宁愿受烟也不用烟囱炉子,忒贵!
    更别说有钱人用的糖瓷烟筒,一节就要三四块钱。
    既然炉子都买了,也不差蜂窝煤脱模具,一块买了。
    杂货铺依旧没有,索性一块让做,要一块多钱一个。
    还有炉子里的套筒炉瓦。
    他询问工作人员后,工作人员向他推荐交道口附近“隆公道白炉铺”,里面有耐火土烧制的各种炉子,炉子都能烧制,套筒炉瓦自然也行。
    徐得庸依言骑车找过去,说了尺寸要求,并且要求最好的耐火性,对方要价六毛。
    徐得庸没还价,交了三毛订金,五天后来取。
    这连煤都还没买,十块钱就快砸进去了。
    徐得庸忍不住咂咂嘴,就当这钱没来过,反正也是富婆的钱。
    这钱花出去,那木楼钟钱要是不回流,他身上的现金又降到十块之下,不过他盲盒空间中不知不觉已经攒了好些东西。
    喜滋滋!
    就是回头把炉子啥的拿回家,奶奶准要再摸笤帚疙瘩。
    嗯,钱的出处都编好了,“修钟”的钱,这些天拉客的钱,加上自己“攒”的钱。
    妥了,反正到时候自己身上花的“没有一分钱”了!
    收好单据,徐得庸调头回家。
    此时四合院门口相当热闹,刘光福和闫解放一人一个陀螺正抽的飞起。
    相互较劲,还要碰一碰。
    周围许多围观的小伙伴,小棒梗坐在门墩上手里握着陀螺,一会瞅瞅热闹,一会瞅瞅胡同口。
    钢珠还不来!
    他也想抽陀螺,虽然貌似他还不大会抽。
    “让开,让开,把门口的地方让开。”徐得庸宛如“不良青年”一般蛮横的喝道。
    一群半大小子顿时像是见到“老大”般,争相叫道:“得庸哥!”
    “得庸、哥!”
    “得、庸哥!”
    ……
    道路如被劈开的潮水让了出来。
    徐得庸眨了眨眼睛,自己啥时候成孩子王了?
    老子枪都还没掏出来,你们就都臣服了?
    说实话,有些胡同里的孩子他连名都叫不上。
    哎,忒容易,一点也没有成就感!
    小棒梗也“噌”站起来大声道:“得庸……。”
    “嗯……?”徐得庸目光一瞪。
    小棒梗立即怂了,声音一小道:“叔……。”
    徐得庸成功压制住未来的“盗圣”,成就感+1。
    “嗯。”徐得庸点点头道:“坐门墩上屁股不冷吗?”
    “不盈。”小棒梗眨了眨小眼睛道。
    得,这傻孩子继续坐的吧,屁股蛋子保准冰冰凉!
    他将车子搬进院子里,没去管外面闹腾的孩子。
    回到家里,徐南氏见徐得庸空手回来,便笑眯眯道:“钟表给人家了?”
    “嗯呐。”徐得庸摘下帽子手套扔到床上道。
    “钱呢?”
    “订做了个蜂窝煤炉子。”
    “都花了?”
    “啊!”
    <divss="contentadv">徐南氏顿时肉疼道:“什么炉子这么贵,你就糟蹋钱吧。”
    徐得庸笑嘻嘻道:“回头您就知道它的好用了。”
    徐南氏嘀咕道:“我看这铁皮炉子就挺好,都用了好些年……。”
    得,老太太又开始唠叨。
    徐得庸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边想着明天按窗户,同时寻思回头在哪个地方开烟筒好……。
    晚上奶奶做了“煮尜(gá)尜”,玉米面按一定比例兑上白面粉,搁在盆里用开水烫面,然后摔成方块,再用刀切成薄片,拍瓷实后表面修理光滑,切成像“色子”样的四方块,撒上薄面放盆里来回摇。
    摇好后下开水锅里煮熟捞出,不过水趁热拌上芝麻酱等调料,趁热吃。
    “滋溜滋溜”两碗下去,浑身暖洋洋的。
    舒坦!
    徐南氏吃完饭收拾收拾,又回隔间听戏匣子去了,不用电,只要电台不停电,院里停电照样听。
    哎,没有娱乐的时代,晚上不没羞没燥的造小孩干啥哩?
    搁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