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 第190章 知否

第190章 知否

用清水洗了洗,给奶奶两个,小理儿见到,立即伸手想要抓,嘴里“吧嗒吧嗒”一副小馋猫的样子。
    徐得庸便挑了一个大的给她,她便立即抱着往嘴里塞,当然一顿急不可耐的操作也就肯破一点皮。
    他又给做饭的媳妇嘴里塞了一颗,之后便悠哉悠哉的坐在门槛上吃起来。
    这时,一大妈从后院出来。
    徐得庸打招呼道:“一大妈,忙什么呢?吃颗杏儿。”
    一大妈笑着道:“不用,不用,我给后院给老太太做饭,收拾了一下。”
    徐得庸道:“咱院里也就您关心老太太勤,一大爷呢?”
    一大妈道:“老易厂里加班呢,你这和慧真带孩子回来了。”
    徐慧真也笑着道:“是啊,一大妈,您进屋坐会吧。”
    一大妈迟疑一下道:“那我就和南大娘说会话,坐一下便回家。”
    她说着进屋,和徐南氏坐到床边,看着小理儿稀罕的不得了。
    一个妇女四十多岁还没有孩子,可以想象之前受了多少风言风语,见到白白嫩嫩的一逗就笑的小理儿,能不喜欢嘛。
    和徐南氏说话是顺带,看孩子是真。
    因为没有孩子,自然有时间多照顾聋老太太,两家的关系自然近了。
    徐得庸吃了一颗杏,随手扔掉杏核的动手顿了一下,将杏核洗干净,掏出猎刀把一头削平,用大头针将杏仁挑出来,又钻来两个小孔。
    一个杏仁口哨便做好了。
    “嘘……。”
    徐得庸放在嘴边吹起来,声音自然称不上多好听,却承载了很多人童年的乐趣。
    “啊……。”
    <divss="contentadv">这时,何雨水的房间传来一声惊叫。
    徐得庸顿时眉头一皱,上前敲了敲门问道:“雨水,怎么了?”
    何雨水有些惊恐的声音传出道:“得、得庸哥,我、我流血了……。”
    徐得庸稍一寻思便知道怎么回事,那边徐慧真也一大妈也听到声音过来,秦淮茹也从家里开门出来。
    “怎么回事?”徐慧真问道。
    徐得庸虽然猜到但不方便说,便道:“你们进去看看吧。”
    徐慧真和一大妈、秦淮茹进去了,徐得庸便转身回去。
    徐南氏抱着小理儿站在门口也问道:“怎么回事?”
    徐得庸耸耸肩道:“应该不是什么大事。”
    徐南氏将孩子递给他道:“你看着吧,我把中午的窝头热一热。”
    徐得庸接过小理儿,叹了口气道:“得,又吃杂合面窝头喽。”
    小理儿专心对付手里的杏儿,也不搭理他。
    徐南氏没好气道:“杂合面怎么了,有的吃就不错了,你是没经历过饥荒,人要学会知足。”
    徐得庸嬉皮笑脸的拱了拱小理儿的脑袋道:“理儿啊,咱知足不。”
    小理儿对他打断自己吃东西,有些意见,小手推了推他,“啊!”
    好像在说“你别动”。
    徐得庸蹭了蹭她的小手道:“敢推爸爸,以后让你天天吃窝头。”
    当然,窝头也有好几种。
    最好的是糜子面蒸的。糜子米,比小米颗粒大,颜色浅。
    糜子面的窝头,“暄腾”、嚼着有肉头,跟馒头似的,能剥下皮来,有特别的香味,也是小吃“面茶”“茶汤”的原料。
    一般人家平常几乎不吃,贵,好吃还吃得多。
    其次就是小米面,也叫小和面、三条腿,成分是小米、玉米、黄豆。
    再次是,棒子面,也就是杂合面、玉米面,成分是纯玉米。个别时期还有“混合面”(日伪时期),高粱面、白薯面。
    和得了面就蒸,净面窝头:放糖就是糖窝头、掺菜菜窝头就是、按几个枣就是枣窝头,荤油虾皮白菜帮做馅,就叫菜团子了。
    窝头金黄色、圆锥体,雅号黄金塔,别名托子,也叫里一外九(双手捏窝头,九个手指在外,一个手指在里头)。
    这时,小棒梗趁家里开门的功夫,从屋里跑出来,到徐得庸跟前道:“得庸叔。”
    嘴里说着,小双小眼睛看着小理儿啃得杏儿。
    “嗯,吃饭了没。”徐得庸笑着道。
    “正在吃。”小棒梗道,咽了口唾沫道:“妹妹好。”
    小理儿好奇的抬头看了他一眼,又低头对付杏儿,小家伙是和它杠上了。
    “得庸叔,妹妹怎么不说话。”小棒梗嘟嘴道。
    徐得庸笑了笑道:“妹妹还小,还不会说话。”
    说着,他瞥了一眼贾家,他可以感受到一道目光正注视着他们,有点让人膈应。
    他便拿出一颗杏儿递给小棒梗道:“哝,快回家吃饭吧。”
    小棒梗抿了抿嘴唇,却没有接,噘嘴有点沮丧道:“得庸叔,我的小木剑又被别人弄断了。”
    徐得庸挑了挑眉道:“你奶奶没去找?”
    小棒梗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