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
一个身影推开休息室的大门,压低声音却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的好奇和雀跃,如同猴子一般安静不下来,用呼喊吸引注意力之后就迫不及待地询问到。
“你们看到棚内的那个帅哥了吗?那是谁?”
男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讨论女人,女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也讨论男人,尽管表现方式不同,但荷尔蒙的沸腾与翻滚却是相似的。
“他!就是那个他!”
“那个降落伞!”
“啊,花瓶。”
轰!
一片骚动。
“这花瓶确实好看,看来,大卫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看来,今天的工作可以一饱眼福了。”
这也是好莱坞的魅力之一,只要他们想,他们就能够在洛杉矶的摄影棚里搭建出人类想象力所能够触及的一切场景。
“对,就是那个花瓶!”
对他们来说,也需要一点新鲜的八卦刺激一下神经。
“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他是谁,还以为是哪位高管的公子。”
但现在,真正地看到真人,观点悄无声息地发生改变——
正是因为如此,“老友记”的拍摄流程稍稍不同,演员们需要按时抵达片场,进行走位、对戏的排练,稍稍熟悉整个拍摄流程之后,再放观众进场,准备拍摄。
“但他真是迷人。”
本来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的事情,似乎全部都变得合理起来。
“一个花瓶,就算没用,但摆在那里也是赏心悦目的。”
拍摄,和现场直播终究不一样,还是允许出错允许重拍允许反复拍摄的,但为了保证拍摄效果的质量,演员和剧组成员们还是需要拿出直播的态度来。
“哈哈,哈哈哈。”
这个周末,一个堪比愚人节笑话的消息传播开来,整个“老友记”剧组都已经知道了客座嘉宾的紧急变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猜想也有自己的观点。
某种程度上,电视剧剧组和普通上班族也没用区别,尽管工作内容不同,但他们也是固定朝九晚五尽职尽责完成自己工作的螺丝钉,没有想象中的光鲜亮丽。
“呀,好看是真心好看。”
一切,都在洛杉矶发生。
和千千万万社畜一样,剧组工作人员也一样厌恶乃至于憎恨周一,又是繁忙而紧张的一周拉开帷幕。
叽叽喳喳地,按耐不住亢奋——
“就不知道这个花瓶什么性格,如果太木讷太笨拙就大煞风景了。”
然而,并不是。
出错?可以。
也许,唯一能够稍稍缓解周一压力的就是八卦了。
后来,这一模式也被其他情景喜剧剧组借鉴,在好莱坞流行起来,比如“生活大爆炸”。
比如,一座城市。
“谁知道呢,也许我们剧组也能够像隔壁那样出一个乔治-克鲁尼(george-clooney)。”
至少,对眼前这一小撮女人来说是这样,眼神里流露出心领神会的欢快。
一八五.二四八.一八五.三五
“乔治-克鲁尼?不至于吧,你们真是少见多怪,你以为谁都能够成为乔治-克鲁尼啊?花瓶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罐头笑声,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情景喜剧里都可以听到,制作组以这样的方式营造出一种轻松气氛,并且用罐头笑声来带动观众发笑的冲动,笑声往往能够带动笑声,哪怕不是那么成功的包袱也一样。
尽管拍摄现场旁观观众人数并不多,也就是一百五十人而已,但依旧成为“老友记”检测剧集质量的一个直观指标,现在已经成为剧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不,一个两个都凑了过来,哪怕根本不感兴趣也利用这个借口摸鱼一下,延缓开始工作的时间。
当然,制作组依旧会在后期添加罐头笑声保证节目效果,但必须承认,喜剧是一种需要呼应的表演,现场的真实笑声往往能够激发演员的表演状态,甚至偶尔还能够迸发出火花,制造出意外的场面。
但伴随着剧集的辉煌,越来越多观众深深爱上这部剧集并且将自己代入其中,真心实意地希望能够拜访“中央福利”。
特别是周一。
“啊,我就说嘛,为什么有点熟悉,就是‘天才雷普利’,裘德-洛,对吧?”
“今天早早抵达拍摄现场,我听剧务组的斯科特说,他前来剧组参观了一下,后来还研究了走位。”
但还是需要尽可能减少出错的次数,并且保证每次演出的化学反应,确保现场观众能够享受其中,而不是一场戏份反反复复拍摄三十遍,乐趣也就演变为一种煎熬,这绝对不是喜剧希望制造的效果。
“什么,本-阿弗莱克老实?伱对老实这个形容词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我觉得她是对阿弗莱克有误解。”
“本-阿弗莱克(ben-affleck)那一类型吗?”
又或者说,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