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 第150章 我大清绝不答应!

第150章 我大清绝不答应!

要机动的时候,却只能几千人、几千人的抽调一样。
    陕甘编制的九万绿营,所负责的事务太多,实在是分身乏术。
    从陕甘地区抽调个两三千人还行,要是直接抽调一万,对于咱大清来说,很有可能会让陕甘出事。
    至于科尔沁等外藩蒙古诸部,虽然凑一凑,五千蒙古骑兵肯定不成问题。
    但他们这些蒙古部落的处境也不安稳,让族中的男丁为咱大清远赴江南。
    科尔沁等部也需要思量一下利弊。
    毕竟蒙古诸部之间发生的灭族之事,不在少数,而咱大清需要抽调的五千人可不是牧民男丁,而是真正的披甲精兵。
    “鳌拜,陕甘绿营和蒙古外藩虽然兵马不少,可一万五千披甲兵,还是会伤及他们的根本。”
    “要是陕甘和蒙古出了什么问题,我大清的处境一样危险啊。”孝庄捏着佛珠仔细地沉吟。
    对于咱大清来说,江南是钱粮产地,而陕甘是精兵产地,科尔沁等外藩蒙古则是良马产地。
    这三者可是一者都不能失去的啊!
    失去江南固然是弥天之祸,可失去了陕甘和蒙古就不是弥天之祸了吗?
    另一个时空中,吴三桂打进了陕甘,布尔尼在边外起事。
    咱大清的小心肝儿都差点就裂了。
    要不是灵机一动,拼凑了一支包衣军迅速剿了布尔尼。
    让布尔尼在蒙古继续闹下去,咱大清说不定就嗝屁了。
    <divss="contentadv">“那依太后的意见呢?”
    孝庄缓缓道:“从西安满城抽调一千八旗,再从陕甘各地抽调五千绿营精兵,最后哀家亲自致书,让科尔沁部出精锐一千,蒙古其他诸部,出两千铁骑。”
    “再从山东、河南等地,抽调一千兵马,凑足一万精锐,往援江南!”
    鳌拜等人略微思索,随后拱手道:“太后圣明。”
    孝庄叹气道:“什么圣明不圣明的,西南战事一起,我大清十几万大军尽数投入,如今我大清江山不稳,又无多少兵马待命,只能这样拆东墙补西墙了,只求菩萨保佑,我大清能够挺过这段日子,平定西南啊!”
    孝庄决议抽调的这一万精锐,虽然看似不多,其实细论起来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西安满城从理论上来说,有满洲八旗3500余人,汉军八旗2000余人,蒙古八旗及工匠900余人。
    这六千多八旗看似还不错,可由于长年的征战,西安满城中估计就只剩下个四五千八旗兵了。
    而这些兵马用于稳定整个陕甘,镇压义军,监视绿营,本就捉襟见肘,现在又要抽调一千前往江南,可见陕甘地区的八旗力量虚弱到了什么地步。
    除了这一千八旗兵外,陕甘的五千披甲绿营,科尔沁等部的三千蒙古骑兵,河南和山东的一千精锐都需要抽调最为精锐的兵马。
    陕甘的九万编制绿营,能够进行机动的披甲精兵,估计也就一万多。
    这一下子抽去了五千,清廷对陕甘的掌控力度势必大为下降。
    “太后和皇上洪福齐天,我大清必能一统天下!”
    鳌拜等人恭敬道。
    “好了,江南之事需得一位大将前往,你们都说说该派谁担此大任?”
    孝庄继续叹气道。
    这兵马是挤出来了,可统兵大将却需要再用心挑选一番。
    现如今,咱大清连个尼堪都没有了。
    只有鳌拜等寥寥数人,还在人世。
    可鳌拜需要在北京辅佐政务,而济度、岳乐等年轻王爷缺乏战阵经验。
    济度更是败于郑成功之手,成为了咱大清第二个兵败的王爷。
    如今,偌大的八旗,已经挑不出多少能够独挡一面的人了。
    三国演义里面说的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可现在的大清,连廖化都得用心挑选,才能找到啊!
    “太后,奴才们早已有了人选。”
    “哦?说说,是谁啊?”
    “禀太后,护军统领达素!”鳌拜出言道。
    “达素?”孝庄两眼一亮。
    达素是满洲镶黄旗人,曾经在大凌河之战时,和鳌拜一起击破明朝援兵。
    又和阿尔津招抚生女真,一度抵达黑龙江一带。
    入关后,跟随豪格,击败贺珍,击杀张献忠。
    西营反攻之时,随尼堪南下湖南。
    岔路口之战后,屯齐等人因尼堪之死被革职。
    而达素因为是两黄旗出身,又和鳌拜等人亲近。
    所以被免于革职。
    达素此人战阵经验丰富,又不是多尔衮的旧部,鳌拜等人推举此人,真可谓是上上之选。
    “好!达素此人可堪重用!大军远赴江南事务繁重,你等先做好准备,等皇上醒了,哀家亲自去和皇上说。”孝庄拍板道。
    无论从陕甘还是从蒙古,前往江南都非一朝一夕之功。
    这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