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463章:国策三百问!苏轼成亲的独特贺礼

第0463章:国策三百问!苏轼成亲的独特贺礼

的时候,官家为了贵妃,独断专行,不考虑后果,实非贤君所为,若因此事,乱了秩序,实乃大宋之灾难,臣再次请求官家收回成命,依礼制为贵妃发丧!”
    ……
    能在赵祯面前,将话语说得如此直白的,整个朝堂,也只有苏良了。
    赵祯气得嘴唇直哆嗦。
    “朕……朕……这个官家,真是丝毫不自由,你们总是拿着这些大道理压朕,你们就不怕朕撂挑子不干了?”
    这一刻。
    赵祯心里挂念的还全都是张贵妃。
    若是众相公听到此话,定然瞬间就慌了。
    皇帝撂挑子。
    对朝臣而言,乃是一个大杀招,百试百灵。
    苏良丝毫未慌,与赵祯四目相对。
    “官家,您不会!全宋变法还在进行,收复汉唐的目标还没有完成,我们所有人都还没有看到大宋盛世!您若因此事不问朝事或消极问政,所有的士大夫官员都会恨你的,所有的大宋子民都会恨你的!”
    “您这一生的任务,不是做一个好男人,而是做一个好皇帝,官家,实在不可一意孤行啊!为了薨去的贵妃,你逆天下而为,值得吗?”
    ……
    “唉!”
    “下辈子,朕一定不要再做皇帝!”赵祯面色沮丧,缓缓坐在大椅上,然后不再说话。
    苏良站在一旁,等着他开口。
    若说服不了后者,那就要换中书众相公了。
    赵祯足足思考了半刻钟的时间,然后抬头看向苏良,道:“朕需要有一个台阶。”
    苏良顿时大喜,赵祯终于妥协了。
    他早就想好了这个台阶。
    “首先,臣建议命文相亲读哀册可改为命张相亲读哀册,张相乃二皇子之师,合乎规制,无非议之处。”
    “除外,禁京城乐一月也可保留,然后官家可厚厚封赏张家,至于其他,皆需依照贵妃礼制去办,官家以为如何?”
    这是,苏良能想到的最大的通融了。
    张方平曾教授过二皇子赵晗数日。
    二人有师徒之仪,由他为张贵妃念哀册明显要比首相文彦博更合适。
    赵祯无奈点了点头,道:“就如此吧!”
    ……
    当日黄昏。
    政事堂内,群臣皆散去。
    翌日。
    赵祯去了垂拱殿,开始批阅奏疏,朝堂百官各司其职,恢复正常。
    副相张方平与入内内侍省一起操办起了张贵妃的发丧事宜。
    转眼间,到了上元节。
    由于京城禁乐,汴京城比往年冷清了许多。
    为张贵妃薨逝而哀伤纪念她的百姓,甚是廖廖、
    在百姓眼里,张贵妃除了为皇家生下一名皇子外,无任何功绩。
    正月十六日。
    各国使团都纷纷离开了汴京城。
    正月十七。
    张贵妃正式发丧,发丧之地定在了她居住的启祥宫。
    赵祯身穿丧服,热泪盈盈,后宫嫔妃,朝堂百官皆至。
    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伤心过度,几度昏厥。
    张贵妃乃是张家最大的靠山,而今突然亡故,张家必然走向衰落。
    能否再度崛起,就要看长大后的二皇子对张家人的态度了,但张尧佐的有生之年,显然是看不到了。
    随后。
    副相张方平站在棺木前方,开始宣读哀册。
    “故贵妃张氏,坤顺以大,月盈而冲,毓秀儒门,参俪宣纳。自初选纳,惟德之行,琴瑟之音,莫不静好。淑兰之美,服媚居多……”
    哀册之言,皆是夸赞之语。
    此乃赵祯亲审,他不希望张贵妃的哀册上有一丝贬低之语。
    众人悼念之后,张贵妃的棺木被灵车送往了城外的皇家奉先寺进行寄葬。
    日后会再选黄道吉日,葬于皇陵。
    与此同时。
    二皇子赵晗交给了福康公主的生母苗淑仪领养。
    至此。
    此事算是彻底结束。
    赵祯也渐渐从此事的悲伤中走了出来。
    ……
    二月初八,天气逐渐转暖,汴京城的各个衙门都进入了正轨。
    就在这时。
    一件喜事冲散了年初寒疫与张贵妃薨逝对苏良造成的阴霾。
    苏轼要成亲了。
    苏洵来信称:三月初,十九岁的苏轼将迎娶十六岁的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
    苏家在汴京关系最好的三人分别是欧阳修、苏良与司马光。
    欧阳修对苏洵有知遇之恩,苏良与司马光对两小苏有为师之恩。
    因知三人无法入川蜀。
    故而特地寻了一名入京的商人给三人寄来了十余坛川蜀的好酒,让三人提前喝上喜酒。
    苏轼还专门向苏良写了一封信。
    称待其完婚之后,便会携弟来汴京城,而后准备下一届的科举考试。
    他还写了一些对朝廷当下变法的一些建议。
    在两小苏的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