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495章:死者为大,全军同衣!王安石与司马光又吵起来了

第0495章:死者为大,全军同衣!王安石与司马光又吵起来了

    十一月初三。
    苏良一行来到了河南府境内,再有三日便可抵达汴京城。
    入夜。
    一处驿馆的卧房内。
    苏良看着苏子慕的那篇《告李团练书》,面带欣喜。
    “哈哈,吾儿随吾,热心肠,嫉恶如仇,还有一身虎胆,只是这文章写得还太稚嫩,不够锋利……”
    苏良已知此事的全过程,对苏子慕的表现甚是满意。
    就在这时。
    刘三刀捧着苏良的官袍官帽官靴大步走了进来。
    “头儿,您的官服清洗过了,文相让咱们三日后巳时六刻(上午十点半)从南薰门入城,到时会安排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
    河湟拓边近三千里,又在黄河之畔全歼西夏万余嵬名军。
    此等军功,远甚于平叛侬智高之乱。
    苏良作为河湟拓边的头号功臣,带着三千兵返京,朝廷自然要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以彰其功。
    苏良望了一眼紫色的官袍。
    微微摇头。
    “此次,我不打算穿文官官服了!”
    “我欲让全军同衣,连同我在内,三千兵甲皆统一穿士兵之衣,衣着、配饰、靴子、兵器都须一致,任何人都不搞特殊。”
    “此次归来,我们不能只代表我们自己,要代表所有征战河湟的士兵们!”
    刘三刀一愣,旋即道:“头儿,是否除您之外,统一穿着会更合适一些?”
    此战乃苏良首功。
    官家和众相公的欢迎仪式明显是为苏良准备的。
    即使狄青与苏良一起回京,苏良依旧会是最耀眼的那个。
    两府三司的相公们自然都是愿意看到文官领首功的。
    苏良如此做。
    等同于在刻意提高武官地位,可能会引得一些文官不满。
    刘三刀从文彦博所写的书信上,便能看出其对苏良的重视。
    故而有此一问。
    苏良微微一笑,道:“不,我也不能搞特殊。”
    苏良此举。
    就是要提升武人地位,弱化自己的功劳。
    此战过后。
    还有灭夏之战,收复燕云、宋辽大战等等,要倚仗武人的地方甚多。
    苏良不愿居功。
    而愿将自己的功劳平摊在那些为大宋出生入死的士兵身上,让他们享受到更多打胜仗带来的荣耀。
    随即。
    苏良从桌子上拿起一份文书,缓缓站起身来。
    “这是河湟拓边时阵亡的两千七百六十二名士兵的名单,你寻人将他们的名字撰写在一张绢帛上,咱们入城时,此绢帛要居于中,我随其后,毕竟死者为大。”
    “我稍后便写信向官家汇禀这两件事,官家定然会同意的,你去安排就是。”
    “是。”刘三刀退了出去。
    死者为大,全军同衣。
    这是苏良对战斗在河湟之兵所能表达的最高敬意。
    ……
    三日后。
    一大早,汴京城便热闹起来。
    宣德门前,御街两侧,从朱雀门到南薰门的街道两边,都围满了百姓。
    汴京城的百姓已通过官衙得知,苏良率领三千兵将在今日巳时六刻从南熏门入城。
    很快。
    皇城司士兵和开封府的衙役也都开始维持秩序。
    巳时一刻。
    一众文武百官齐聚于宣德门前。
    首相文彦博,勾当皇城司、内侍省都知张茂则代表赵祯在南熏门门口,亲迎苏良等人返京。
    不多时。
    苏良等三千人身穿红缎披肩,外搭胸背甲,下身着白绢夹袜头裤,脚蹬长靴。
    胯下皆是黑色大马,挺胸抬头地朝着城内走来。
    而在队伍中央。
    两名士兵各持一根约有一丈的圆木,圆木上高高挂着的正是河湟拓边阵亡的士兵名单。
    苏良行在名单之后,与士兵们的穿着一模一样。
    文彦博和张茂则是知晓苏良此等安排的。
    但亲眼所见,仍甚是震撼。
    苏良此举,给予了大宋军人充足的敬意。
    往昔。
    大宋士兵阵亡,抚恤待遇也算不错。
    但像而今这样,名单出现在队伍中间,由军队主官在后护送的,却从未有过。
    汴京城的百姓,藏龙卧虎,很快就看明白了苏良的此番操作。
    “苏中丞大义啊!全军同衣,他认为河湟拓边应属于全体参战士兵;阵亡士兵列榜居中,他居于后护之,是因死者为大!”
    “全军同衣,死者为大!如此做法,令人感动,我等有志男儿应当从军啊!”
    “此刻,谁还敢言,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这张榜单上的士兵,都是我大宋朝的好男儿,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
    ……
    不出三日,
    苏良这番“全军同衣,死者为大”的返京行为,就会被勾栏书馆的艺人改编成话本。
    然后迅速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