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 第101章 干得好啊

第101章 干得好啊

    第101章干得好啊
    扬州城。
    几乎所有灾民如今人均都有了活做。
    有力气的就上山采集石料。
    如今,扬州大兴土木,对于石料的需求非常大。
    除了常规建造所需的完整石块之外,那些别的地方完全用不上的细碎的小石子,在扬州这块地同样能够发挥作用。
    这些小石子收集起来后,让这些工人们用工具将其碾碎或者砸成均匀细小的碎石,铺在沥青上面,不仅能够让沥青公路变得更加结实耐用,还能同时提高路面的摩擦,防止雨天打滑。
    除了石料开采、运输,一大部分灾民则是被分派到了砖窑,帮忙烧砖。
    杨宪一开始规划的小区数量,如今翻了一倍都不止。
    甚至直接在城外,划出一个区域出来,兴建好几个住宅区。
    杨宪这一行为,等同于是直接将扬州城扩建了。
    这么多楼房要盖,对于砖石、水泥的需求,自然也非常多。
    男人们有力气。
    女人们,杨宪则是将她们统一安排进羊毛加工坊,现在已经是七月了,一转眼,又是一年的冬天要到了。
    今年御寒的羊毛衣,也可以提前准备起来了。
    要知道这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
    羊毛加工坊这边人工倒是完全够,如今让杨宪有些头疼的便是羊毛。
    等这一波灾情彻底过去,也是时候找朱标好好聊一聊这个话题了。
    深夜。
    京城。
    皇宫,太和殿。
    朱元璋躺靠在卧榻上,双眼紧闭,手中还死死拿着一封奏折。
    从刚才到现在,他已经保持这个动作很久了。
    朱元璋的贴身太监王景弘见此,小心摆了摆手屏退殿内宫女太监,最后自己也跟着轻手轻脚退了出去,距离把握的很微妙,既离开朱元璋的视线,却又随时能够听到他的通传。
    就在前一刻钟,朱元璋还在看奏折,可看着看着就眯着眼睛睡着了。
    因为这些日子他实在是太累了。
    睡梦中的他,恍惚间,好像又梦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场景。
    那一年,也是一个大灾之年。
    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小朱元璋和往日一样给刘财主家放完牛,跑回了家,然后就看到了自己父母吊死在家中的场景。
    朱元璋父母死前,他们家被元廷官吏强征走家里仅剩的最后一小袋稻种。
    看到朱元璋回来,他二哥从地上捡起十三颗稻种,放入碗里交给了朱元璋。
    “这是咱们家最后剩下的一点稻种了,八弟,你把它做成粥喝了吧。”
    朱元璋眼里满是愤怒,他看着周围人群中的刘财主刚要开口,画面忽然又是一转。
    朱元璋发现自己已经身处在奉天殿,高居在那龙庭之上。
    下头两个人身上披枷带锁,虽然跪着,身形却好似无比高大。
    “和你差不多,都是活不下去了,才造反的。我也当过要饭和尚,哼,就是运气没你好。”其中一人大笑道。
    “你造反的时候,为什么不告官呢?”另一人则是高声反问着。
    啪嗒!
    养心殿。
    朱元璋手中的奏折掉到了地上,发出啪嗒一声响。
    而睡梦中的朱元璋,也猛然惊醒,醒过来的他大口喘着粗气,身后已满是汗水。
    半天,才缓过神来。
    <divclass="contentadv">朱元璋一只手扶着卧榻扶手,一只手按着额头,低沉的声音从他喉咙里发出。
    “太子的奏章,或是扬州的奏章,到了没有?”
    听到朱元璋的声音,站在殿外等候的太监王景弘这才走了进来,低着脑袋,回禀道:“回禀陛下,都还未到。”
    “再催!”
    这次灾情爆发,三晋之地,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那个将赈灾稻米换成麸糠的山西省布政使司左参政,这些日子经过刘伯温暗中调查。
    果然没有将三百斤粮食换成九百斤麸糠,还是贪污了两百斤粮食,然后拿剩下的一百斤粮食又换做三百斤麸糠进行发放赈灾。
    一想到这,朱元璋就恨得直咬牙。
    “吃咱大明俸禄却做出如此禽兽不如的事情,咱迟早活剐了他。”
    人员已经秘密控制住,只等着朱元璋处置。
    至于救灾的消息,朱元璋仍止步之前杨宪提的生命缓冲区计划,以及徐州方面朱标传回来的信息。
    最后,这个生命缓冲区是否将此次灾情彻底挡下来,此刻朱元璋仍不知晓。
    要是扬州这最后这一道屏障也被冲破了,这些灾民便会直奔应天府而来,到时候,一边是京城的安危,一边是这些灾民,事情将会变得更加难以收拾。
    朱元璋绝不愿意见到事情发展到这一步。
    可朱元璋心中也没有底,因为根据消息,此次灾民人数多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