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 第94章 灾民还算人吗?

第94章 灾民还算人吗?

    第94章灾民还算人吗?
    第一批从三晋之地带回来的百姓,并不多。
    毕竟安土重迁,是刻在这时百姓们骨子里的东西,不是实在是活不下去了,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
    不过杨宪估摸着接下来,涌入扬州的人数会越来越多。
    正好趁人少的时候,做一些前期准备,首先这些外来人口住的地方得先安排了。
    杨宪决定直接在城外兴建简易的小平楼,将其规划成工人宿舍,有水泥在,这样的小平层盖起来速度非常快。
    他简单画了设计图,让城里的工匠,做出上下铺的床,这样可以最大化利用空间。
    一个宿舍,十六张床,三十二个人。
    当然老弱妇孺的家属区,条件会好少一些。
    时间一晃,到了六月末。
    三晋之地,灾情终于彻底爆发。
    炽热的太阳悬在天穹之上,几个月时间,这片大地上没见着一滴雨水。
    黄土大地上的裂痕,宛若蜘蛛网一般,密密麻麻,不断朝着四周延伸。
    一阵热风吹过,官道上黄土飞扬。
    尘埃落定,视野里出现几个黑点,镜头拉近了,才能发现是一家五口子,无论大人小孩,身上都背着行囊。
    他们是,正在逃荒的灾民。
    在这家人身后,每隔一小段距离,都能看到一撮和这家人情况相似的灾民。
    区别的只是,人多人少。
    如果视线上移的话,就能发现这条长龙拉的很长、很长,一眼望不到镜头。
    他们走在这苍茫大地上,每一个人都脸色麻木。
    这些人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吃饱饭了,身上早就已经没了力气,谁也不知道走到哪里才是尽头,只知道跟着前面的队伍,就这么一直麻木地走着。
    仿佛这样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可每隔一段时间,长长的队伍里就有人支撑不住倒下,除了倒下之人的家人外,没人在意。
    在孩童的哭声中,队伍继续前进。
    甚至没人看上一眼。
    因为他们连转头的力气都没了。
    队伍上空,乌鸦盘旋着,难听的叫声,与孩童的哭声,交织在一起。
    显得更加的凄凉。
    大灾之年,每一天都有人死去,没什么奇怪的。
    大家看久了,也就麻木了。
    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忽然从前方传来,走在前方的灾民抬起头,脸上露出错愕的神情。
    京城。
    朱标死死拽着手中的奏报,手背上青筋爆出,脸色铁青一片。
    要知道这几个月时间,他和杨宪已经提前转移了数万三晋之地的百姓。
    <divclass="contentadv">给后续灾情爆发减少了多少压力。
    可即便如此,这一波灾情爆发开来,仍旧直接如洪水爆发般,势不可挡,冲破了一切。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地救灾出了问题,让灾情提前爆发!
    由于整顿吏治的一些政策,刚刚推行不久。
    京官这边或许已经受到了影响,可放眼全国,想要起到明显效果,还得需要一些时间。
    再者就是,即便是这个政策正常实施了之后。
    只能说贪官少了,可要完全禁绝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在受到的利益诱惑足够大时,比如大灾之年的赈灾。
    很多官员一下子还没能从旧有的思维中转变过来。
    按照御史的奏报,山西省布政使司左参政李涛,竟然将赈灾用的人吃的粮食,换成了牲口吃的麸糠和草料!
    掌管御史台的刘伯温得知此事后,同样出离得愤怒。
    他二话没说,直接去了中书省。
    “山西省布政使司左参政朱晓明,将救灾用的粮食换成换成了牲口吃的麸糠和草料。这件事,李相国你知道么?”刘伯温怒声质问道。
    “知道。”李善长开口道。
    “既然知道,相国大人你身为百官之首,怎么能纵容这样的事情,在我大明这片土地上发生。”刘伯温沉声道。
    “刘中丞息怒。”
    这时一旁的胡惟庸站起身来,开口道:“刘中丞有所不知,这一斤口粮啊,可以换三斤麸糠。这就等于原本只可以救活一个人的粮食,现在却可以救活三个人了。因此李涛大人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在救助百姓。”
    刘伯温面色难看道:“可麸糠是给牲口吃的,不是给人吃的。”
    “刘中丞,有一句有些冒犯的话,下官不知道当讲不当讲?”胡惟庸先是躬身行了一礼,然后起身开口道。“灾民还算人吗?”
    “你说什么?!”刘伯温简直怀疑自己耳朵坏了,愣了两秒,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眼前的胡惟庸。
    胡惟庸则是继续开口说道:“刘中丞,你知不知道,行将饿死的人已经不是人了。只要能活着,还什么麸糠啊,那是好东西。草根、树皮、泥土,都可以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