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 第22章 雪花酥

第22章 雪花酥

    第22章雪花酥
    王月悯抬头看了杨宪一眼,映入眼里的是一张温和的笑脸,正冲着她微微点头。
    看着那张笑脸,王月悯下意识转过视线,拿起不知名的白色吃食,轻轻咬了一口。
    对于手中吃食的味道,王月悯内心是非常期待的,主要是这吃食颜值太高了。
    这不知名的吃食被切成一根根规整的长条,通体雪白,其上又点缀着花生碎,看起来格外的精致。
    咔嚓——
    王月悯咬了一口。
    果然味道没有让她的期待落空。
    一入口首先就是一股清香,是鸡蛋清的香味,一口咬下,口感并不是一开始想象中的那种脆感,而是带着嚼劲,可一点都不粘牙。
    当然最为主要的是甜味,这股甜味出来的瞬间,王月悯双眼都是不由自主眯了起来。
    “好吃——”
    王月悯马上又是咬下一口。
    这一口直接咬下了三分之一。
    在口中咀嚼后,她发现除了花生外,还有其他干果混杂,不仅弥补了口感,更是凸显了那股让人愉悦的甜味。
    让人吃起来丝毫不会感觉到腻味。
    这是她以前吃的那些甜食,完全不能比。
    不知不觉间,在吃完手中的不知名甜食后,王月悯又是拿了一块送进了嘴里。
    一边咀嚼,脸上一边露出幸福陶醉的表情。
    “不过就是一种新奇的吃食而已,有这么夸张吗?”朱慡瞥了身旁的王月悯一眼,心中腹诽道。
    他不假思索,拿起一块,直接一口放进口里。
    随着不断咀嚼,朱慡脸上那不以为意的表情开始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震惊。
    “竟然是甜食?!”
    “这种甜味?!”
    纯正的甜味在其味蕾上迸发的瞬间,那种感觉对朱慡来说实在是太美好了。
    制糖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
    根据《楚辞》记载,战国时代,我国南方已经开始种植甘蔗,当时被称作“柘”,百姓们通过从中取得蔗浆获取甜味。
    但严格意义上制作出糖,要到了汉朝。
    当时广东、广西一带的人们开始尝试通过暴晒、煎煮等比较原始的方式,对蔗浆做粗加工,制成浓度较高、便于储存食用的蔗糖。南北朝时期,种植甘蔗日益兴盛,种植区域更加广阔,技术也有所提高,已经可以将蔗糖制成晶体,但仍十分粗糙,含有许多杂质。
    之后历朝历代。
    隋唐宋元,制糖技术都在不断发展。
    糖的品质越来越高,杂质越来越少,颜色也越来越浅。
    到了现在,已经能够制作出一种相对白净的糖。
    可由于制糖技术不够成熟的缘故,令得制糖成本格外的高,效率也很差。
    按照此时的工艺,一般来说均是采用熬煮的手法。
    需要把大量蔗糖投入锅里花费大量时间熬煮,到最后冷却时,会凝出一层极为稀薄的糖霜,制糖匠人再使用特制的竹篾,将其小心地刮下来。
    按照这种工艺,大概成百上千斤的蔗糖,到最后只能提炼出几两的糖霜。
    而且就算是这样好不容易得到的糖霜,它的味道比起真正意义上的白砂糖,仍旧有所差距。
    <divclass="contentadv">因此即便是身为皇子的朱慡,也是头一次吃到这种味道。
    “味道怎么样?”杨宪开口笑道。
    “美味极了。”朱慡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开口道。“敢问杨大人,这味吃食叫什么?”
    “雪花酥。”
    名字是杨宪早已想好了的。
    当然事实上朱慡和王月悯方才吃的,并非后世的雪花酥,而是牛轧糖。
    只是杨宪认为牛轧糖三个字不好听,这次他打算直接走高端路线。
    同样的手段,再使一遍,那就没意思了。
    这次杨宪并不准备直接卖白砂糖,起码这个时间点还不行。
    他要卖的是白砂糖的制品,各类甜食。
    扬州城如今正是复兴阶段,各行各业都刚刚复苏,显然不适合销售这种奢侈品。
    整个大明也就只有京城最为合适,因为那里达官贵人,勋贵富商们最多。
    要坑,就坑富哥们的钱。
    这原本就是杨宪一开始就制定好的基本战略。
    既然要卖给贵人们,牛轧糖这样俗气的名字自然就上不了台面。
    与之相反,雪花酥就显得有意境的多,正好与之卖相匹配。
    果然在听到雪花酥三个字后,王月悯眼睛明显亮了一下,她低声重复了几遍后,抬起头,看着杨宪开口道:“杨大人之前所说的生意,就是这雪花酥吗?”
    杨宪点了点头,开口道:“如今全国各地的盐场产的都是精盐,即便扬州雪花盐品质要来得更好一些,可也有限度,想要靠这一点点差异赚大钱并不容易。”
    “而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