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 第119章 大明第一届恩科

第119章 大明第一届恩科

    第119章大明第一届恩科
    看了朱标出的考题,朱元璋对于科举改革这一举措越发支持了。
    在他看来,别的不说,单选拔人才这点上来看,这新式科举比那些四书五经要强太多。
    能够回答出朱标这些问题的,只有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做到。
    那些只知道死读书的腐儒,是绝对答不上来的。
    “好,这一次会试,咱就用老大你出的这份考卷。”朱元璋开口笑道。
    “我这就去安排。”
    朱标闻言大喜,心中原本的那丝担忧终于彻底放下。
    对于接下来,马上就要举行的这场恩科考试。
    朱标是越发期待了。
    他很想知道,这些通过传统科举从各地乡试之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面对这新式的科举考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而这些人之中又有多少人是真正能为朝廷做事的人才。
    杨卿,你期待的真正的科举,终于要来了。
    冬去春来。
    时间转瞬即逝。
    很快,就要到大明首次恩科的日子。
    “杨大人,学生要走了。”
    扬州小学那边的工作,李进前两日就已经跟杨宪告过假了,他这次离开自然是为了参加恩科会试。
    这一个多月时间李进的表现,杨宪他们都是有目共睹。
    从一开始质疑杨宪创办的新学,到理解新学,再到如今已经完全成为杨宪新学的彻底拥护者,整个过程不过短短一个多月时间。
    在这一个多月时间,李进仔细研究了杨宪写的每一本教学课纲,并且自己做了大量的笔记与见解。
    而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上,他无疑也是称职的。
    期间无论是与校内其他先生以及学生家长的沟通,还是日常学校采购各种物资等等方面,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在杨宪看来,以李进的综合素质去当一个县令绰绰有余,之后慢慢积累经验,前途不可限量。
    对于此次他去参加科举考试,杨宪自然也是表达了祝福。
    扬州城门外。
    听到李进的声音。
    杨宪拍了拍身前结实的列车车厢,转头看着李进,开口笑道:“去吧,祝你凯旋。”
    不知为什么,等到突然要走的时候,李进还真有点舍不得。
    这些日子,他已经习惯了在扬州的生活。
    早晨,他与往常一样,来到学校。
    与学校的每个先生,还有学生,都作了告别。
    学校里其他先生,都是仕途无望之人,自然也没资格参加会试。
    可他们对于李进,却是没有丝毫的嫉妒。
    “我们在学校等你的好消息!”
    每一个孩子眼中,则是放着光芒,听着那一声声祝福,李进心里暖洋洋的。
    一念至此。
    李进突然往后退了一步,然后朝着远处正在摆弄列车的杨宪,恭恭敬敬行了一个大礼。
    起身。
    笑着转身,案首挺胸朝着京城方向走去。
    数日后。
    京城。
    这些日子,京城格外热闹。
    <divss="contentadv">因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考生都来到了这里。
    所有客栈几乎都爆满。
    考生们来到京城,见识到平整的沥青路面后,无不发出感慨,赞叹一声不愧是大明首善之地。
    而今天,终于迎来了正式考试的日子。
    考生们都提前前往国子学集合,因为此次的考场就设在里头的考试院。
    这些考生学子们在排队逐一接受检查后,便能够进入考试院。
    整个考试院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明远楼与号舍,这是考试院的主体建筑,位置是整个考场的最南边。
    明远楼是整个考试院最高的建筑。
    一般是三层高。
    其明远二字,包含的是明察远近的含义。
    也就是说,这栋楼是用来监考的。
    等到真正考试时,会有专门负责考场纪律的官员会爬到明远楼上,到时候身处高处,便可以居高临下,而且整个考试院没有什么遮挡,届时全考场的情况都可以一览无余。
    无论是考生、考生之间、具体监考站哨的士兵、士兵与考生之间,还是考场内外是否有串通作弊行为,这一切都无所遁形。
    然后就是大家熟悉的号舍,也就是考生考试和住宿的地方。
    甬道两侧,这些密密麻麻的号舍便是考试院建筑的主体。
    每个号舍都非常小,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
    差不多只有一个多平方,除了一张凳子,就只有一块既要当书桌,又要当睡床的木板。
    这几天时间,考生们吃喝拉撒睡都必须在这里。
    只是想想都觉得辛苦。
    考试院第二部分,是一幢十分威严的建筑,被称为至公堂,为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