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事先一定说好,做决定的只能是他朱元璋。
让马皇后坐在身旁,只是为了自己心安。
经过两人的深思熟虑,权衡利弊,朱元璋很快就将手中的纸条纷纷贴在了身前的地图上。
最后只剩下朱棣一张纸条。
朱元璋站在地图前沉思良久,原本已经把它贴在了蒙古草原上,最后又是将其拿了回来,重新贴在了北平城。
因为此时朱元璋还未想清楚,漠北这一大块地到时候如何处理。
“要不要给守谦也封一个,他一直养在宫中也不是办法,也算是对他文正的一些补偿。”马皇后忽然开口道。
听了马皇后的话,朱元璋沉默了。
并没有马上回答。
说朱守谦可能有人不熟悉,可提到他的父亲朱文正,对于熟悉明史的一定会知道。朱元璋的侄子,开国功臣。
其中最大的功绩,便是在洪都保卫战中坐镇孤城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要是没有朱文正,如今坐天下的或许就是陈友谅了。
朱文正后来因战后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欲投靠张士诚,被朱元璋得知,被软禁,最后郁郁而终。
他的儿子朱守谦则是直接被接到了宫中,由马皇后抚养。
<divss="contentadv">算起来,是朱元璋的侄孙。
大明地图上贴的九人全都是皇子,按理来说也只有皇子才能分封亲王。
如果给朱文正的儿子也封王,就等于是开了一个口子。
给他封了,到时候杨宪又该如何处理。
朱元璋犹豫了。
“此事再议。”
“睡了。”
说着便真的上床睡觉去了。
马皇后不知道朱元璋此刻心中所想,可既然一开始已经说好了,做决定是朱元璋,她便也不再多嘴,起身吹灭了灯火。
相府。
自从之前出了税赋造假案之后,那群淮西勋贵们终于是安静了一段时间。
如今的相府,与往日相比显得有些冷清。
只有胡惟庸还是和往常一样,几乎每日都前来拜会。
毕竟胡惟庸和李善长的师徒关系,朝野上下人尽皆知,也无需因此而忌讳些什么。
“恩相,北边大捷,看来彻底攻破元廷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胡惟庸开口道。
胡惟庸所讲的,几乎是所有有识之士的共识了。
李善长微微点了点头。
“恩相,难道就不着急吗?”胡惟庸见李善长一脸平静的样子,着急问道。“到时候,等到杨宪班师回朝,以他这次的功绩,甚至有可能直接封王。这些日子,已经有大臣之间在传这件事了。”
“着急?着急有用吗?”
李善长伸手摸了摸胡须,开口道:“难道你还能飞到漠北草原,直接把他的功绩给占了不成。这是既定事实,不说杨宪了,眼下我们还有一件大事要做。”
“恩相,不知是什么大事?”胡惟庸疑惑道。
“皇上心里有桩烦恼,几位皇子都已经长成了,如何安置他们才最有利于大明王朝。”
“皇上之前提了几次封王,最后却都不了了之,为啥?这次又让四皇子殿下随军出征,你想想又是为了什么?”
李善长自问自答道:“自汉朝封王引发七国之乱以后,这封王就是大忌。皇上知道,只要提了,就必招文武百官反对。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有人出来抗骂名,作为中书省左丞相的我就是最佳人选。”
“惟庸啊,替我拟一道折子。这道折子啊,你可得用心拟。我想要说几句皇上想说,而却又不便说出口的话。”
“相国吩咐。”胡惟庸低首道。
“此奏的核心,就是奏请皇上,以大明千秋大业为重,举贤不避亲。即刻敕封诸皇子,为各地藩王。”
“好!恩相对皇上是一片忠心啊,属下敬佩。”胡惟庸开口赞叹道。
李善长能够坐到文官之首,自然是有他牛逼的地方在。
就在京城风云变幻的时候。
远在万里之外的漠北草原,属于明军的第二波胜战来了。
明军的大炮,直接把元庭轰懵了。
几轮炮火下来,直接击坠了本就摇摇欲坠的元庭。
猛烈的炮火,让原本还处于摇摆状态的元庭贵族们彻底丢掉了侥幸的念头,直接投向了杨宪这边。
杨宪大帐内,收到的投诚信,一个大箱子都装不下。
让杨宪没有想到的是,还没等杨宪率兵破城,一道消息从元廷传来,元主自缢身亡。
北元众大臣开城门,自缚出城投降。
事情的真相是,元主死于他杀,众大臣买通了皇宫里的宫女,宫女们趁着元主睡着了,合力将其活活勒死。
嘉靖帝见了,直呼内行。
比起和王保保大军的多次交手,攻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