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揣上一把手枪,提上几箱子弹,心满意足的离开工厂,回到朱府安歇。
在汾阳小住几日,朱见深便与万贞儿一行回了京师,还有半个月就要过年,他得主持好朝廷的“年会”。
成化十年正月十六,过完年后,朱见深带着万贞儿和朱祐樘下汾阳,邀上沈浪夫妇和熊猫儿夫妇再入江湖。
而这一年朱府的侠二代们,也到了入学的年岁,纷纷进入官办学堂读书。
这些年大明自然不会只有科技在发展,教育方面同样在进步。
在成化八年时,大明的科举正式划分文科理科。
文科进士可为官,理科进士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进入各地工厂实习,实习结束后成为工厂档头或番子。
二是进入大明军事学院进修,毕业后分配到各大军区成为干部骨干。
对应科举分科,大明还举办了官办学堂,专门教授数理化等理科知识,若无这个决策支撑,那理科的科举就是个笑话。
这只是起步,日后大明的教育体系,肯定是要经历改革的。
主要是目前师资力量还不足,做不到彻底改革教育体系。
当前在外为师的,都是这些年李天心利用空闲时间,亲自教出来的工厂番子,他们大多出自军器局,少部分出自唐门和霹雳堂。
整整五年的学习,他们的理科水平,至少也相当于后世的高中生。
李天心又从中选出适合作为老师的人手,让他们开办学堂,教出更多理科人才,一步步慢慢如滚雪球一般壮大。
等到他们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教出去,他们的学生就负责教更多的人,自己则是回到工厂,继续跟着李天心学习更高深的知识。
朱见深为鼓励大明学子学习理科,朝廷对于理科生的待遇,相比文科生要好得多。
理科进士除俸禄外,还有其他各种福利,整体收入要比文科进士高得多。
所以如今愿意学理科的学子相当不少,反而是名额有限,让许多学子扼腕叹息。
从工厂出去的番子教师,总共只有三十四人,他们每人负责带一百学子,所以整个大明,只有三千四百个理科学子名额。
这对于拥有数百万读书人的大明来说,真的属于是千里挑一。
朱府的侠二代们,因为从小就耳濡目染,李天心也专门教过他们基础知识,是以他们在学堂中肯定是名列前茅,这根本不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