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我儿阿飞,有剑圣之姿 > 第152章 汪直下西洋

第152章 汪直下西洋


    朱见深这样的心态,建立在他那一身惊世骇俗的武力上。
    当他可以做到如曾经李天心所说,看不惯哪个国家,自己提把剑都能去灭了对方的大军,那还有谁能让他忌惮?
    这种心态若是放在一个昏君身上,那必然是国家和满朝文武的悲哀。
    可放在一个大有作为,又有绝世圣贤辅佐的皇帝身上,却反而是臣民之福。
    因为他们无需担心皇帝搞一些骚操作,来败坏国家,在这样的皇帝手下,只要本本分分好好做事,家族便能繁荣昌盛。
    否则只需皇帝一句话,再强盛的家族,也会在顷刻间灰飞烟灭,别说让国家动荡,怕是连点水花都激不起。
    正因如此,满朝朱红紫贵,对于那替他们收拾家中纨绔子的天凤女侠,由一开始的敌视憎恶,转变成了暗暗感激。
    有一个英明无比的皇帝,他们只要尽心办事,便能享受到上层人士的生活,唯一能连累他们的,也就是家中那些纨绔子了。
    只要纨绔子们安分守己,他们就不必担心哪天天降横祸,突然被撸下去。
    不过也有有识之士,已经猜到天凤女侠出自宫中,很可能就是那位越活越年轻,以中年之身,诞下太子的原皇贵妃,现在的皇后娘娘。
    那么神龙大侠的身份,自然不言而喻,本身龙凤双侠,就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寓指。
    只是以前他们不知道朱见深和万贞儿的武功,没往那方面去想。
    之后他们逐渐了解到,皇上跟皇后都已经身怀绝世武功后,才恍然醒悟过来。
    <divss="contentadv">“也不知道天心他们如今在哪,有没有找到能让大明再无饥荒的高产作物。”
    听到王怜花这句话,汪直倒是毫无疑虑,断然道:“有天心亲自出马,必然能马到功成。”
    “从他十四岁出道至今,何曾令旁人失望过?我相信这次也不会例外。”
    王怜花一想还真是,当下耸耸肩道:“说的也是,说不定咱们到达西洋时,他已经满载而归。”
    ……
    船队浩浩荡荡的一路航行,东南亚一带他们没怎么停留,只是补充燃料淡水和粮食物资,便继续启航。
    因为如今整个东南亚,都已经属于大明的国土,本身就有西厂密探盘踞,自然无需再安排谍细。
    如今的西厂,基本上已经完全发展成,类似国安那样的组织,不仅人数极其庞大,组织架构也十分完美。
    东厂已经被裁撤,彻底不复存在,所有东厂番子,全部并入西厂之中。
    汪直成为使臣后,由原东厂督主尚铭接任西厂督主。
    而汪直出使归来后,不仅会得封侯爵,还会入内阁,成为首位入阁参政的宦官,可谓光宗耀祖。
    同时也为其他宦官做出榜样,表明他们宦官,并非只有奴颜媚上,内外勾结这一条路走。
    只要有能力,能为朝廷办事,同样也有机会走到台前,煊赫辉煌,光彩耀眼。
    汪直的船队穿过马六甲海峡后,没有像李天心他们那样,直接往西横穿印度洋,而是继续沿着海岸线,往北面的孟加拉湾航行。
    所谓远交近攻,作为大明的近邻,天竺的德里苏丹王国,便是他们最先需要征服的国度。
    所以这次出海访问,首先就要到德里苏丹王国。
    等到访问完德里苏丹王国,他们才会沿着天竺的海岸线,往锡兰岛而去。
    德里苏丹王国的首都德里城,处于遥远的内陆,距离海岸线一千三百多公里,使节团走了一个月才到达德里城。
    汪直递上国书,大明内部秉持的自然是远交近攻原则,但对外的说法却是远亲不如近邻。
    德里苏丹王国与大明乌斯藏地区接壤,两国理当加强往来交流,互通有无。
    所谓预先取之,必先予之,这次与德里苏丹王国的贸易谈判,大明尽量让利于对方。
    这使得谈判进行得十分顺利,仅用三天时间,国王便欣然与汪直签下合作贸易协议。
    拿到协议后,汪直很快就告辞离开,继续起航南下。
    而在沿天竺海岸线航行时,他们会在沿途的沿海城市,一一留下各大商会部分人和财货,让他们与当地人展开贸易,并建立据点。
    在他们告辞前,国王便已将此消息作为政令,送发到各地,他们自然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反而得当地贵族全力配合。
    毕竟这件事当地贵族也能从中得利,自然没有跟钱过不去的道理。
    这些商会当然也拥有自己的护卫力量,不可能将安全完全交托给德里苏丹王国。
    左轮手枪已经被明军淘汰,开始与霰弹枪一起,配备给地方衙门的捕快使用。
    这也是地方官府面对江湖中人,变得硬气起来的原因。
    当捕快开始持枪,大明境内便再无山匪蟊贼生存的土壤,连武林高手也要忌惮八分。
    大明的枪支管理极其严格,公职人员丢枪会受到非常严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