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红楼夺嫡 > 第14章 太和殿上风云起

第14章 太和殿上风云起

    第14章 太和殿上风云起
    定安二十年秋,夏历九月初二。
    百凶避役,诸事大吉。
    新皇登基。
    ——
    太和殿内,御阶左侧,礼部侍郎于绍卿,手持传位诏书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四子,安王启恒,
    文韬武略,秉性纯良,仁孝恭俭,正直贤明,
    上敬天地宗亲,下爱黎民百姓,
    有尧舜之相,禀圣贤之命,
    堪担神器。
    朕为天下苍生福泽计,今禅位于安王,立为新帝,
    肇基帝胄,承天应人,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钦此!
    随着传位诏书宣读完毕,安王终于从法理上完全成为了皇帝。
    御座之下,涂承钰随着众人三呼万岁,三拜九叩。
    起身时不由的偷偷摸了摸膝盖,这短短半天时间,他不停的跪拜,膝盖有点受不住了。
    从早上天还没亮,就被叫起来准备,到现在三个多时辰过去了,登基大典才进行了一半。
    刚才宣读的是从太上皇那里接来的传位诏书,接下来新皇要下他登基以来的第一份招书。
    这便是即位即位诏书,主要以封赏为主,基本不涉及其他。
    涂承钰饥肠辘辘的看着礼部侍郎从皇帝御桌上请来即位诏书,依然站在御桌下的台阶左侧,再面向百官宣读,只能忍着继续听诏。
    即位诏书前面晦涩繁杂,涂承钰听了一个字都没记住,后半部分的封赏的他倒是记住不少。
    其一,乃是定新皇年号为启和,年后即为启和元年。
    其二,尊前皇帝定安皇帝为太上皇,尊嫡母慈安皇后为慈安皇太后,尊生母宁妃为孝宁皇太后。
    其三,封长子承瑛为皇太子。
    其四,追封因造反而亡的已故太子为义孝太子,由其独子降一等承爵,为义孝亲王。
    然后又封了很多,涂承钰大都没太注意,只记住了两三个特别的。
    首先便是他自己的爵位,他老爹给他封了一个比较可以的封号,肃王。
    单字亲王,诸王中第一等。
    然后有两个很突兀的封赏,也让他记忆犹新。
    一个是升涂承钰他大舅,成纪伯,世袭三等怀化将军陈崇礼为成纪候。不但将其门第从伯爵府提升到侯爵府,还将已经降了两代的世爵从三等怀化将军也提升到伯爵,这可是国朝以来从未有过的。
    而且,满朝文武也不会忘了,两年前,安王曾和陈崇礼私下有过一次争吵,两人从此不在往来,当时皇帝还对陈崇礼做过处罚。
    没想到,现在安王一即位,却对已故王妃陈氏的娘家如此大加封赏,是为了让太子在朝中多个援助,还是有别的缘故?
    此事暂不得而知。
    第二个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对缮国公的处罚,作为此次造反,明面上的主事之人。
    对缮国公府,除爵诛族,都不为过。皇帝如果仁慈一些,或许可留一二子嗣,贬为庶民,让其石家有香火传承便可。
    但是,皇帝的处罚,只不过是降了缮国公门第,从公爵降为伯爵,还让上缮国公的孙子,继承了世职三等明威将军爵。
    这与其说是惩罚,还不如说是奖励。
    难道新皇知道,石家是被太子连累的,心中有愧,才做出如此的处罚?
    这两个疑惑,暂时压在众人心中,大家耐着性子听完诏书。
    诏书读完,接下来就要祭祀天地祖宗,还有举行新皇的第一次大朝会。
    当然,今天的大朝会只是过个形式,挑两件简单的且早就商议好的政事,让皇帝当场批阅一下即可。
    祭祀之事,原本要新皇亲自前往。只因此次即位是禅位,老皇帝还活着,新皇为了照顾太上皇的颜面,便决定不亲自去,而是派遣太子,替皇帝前往。
    此事也早有定议,自然会有礼部官员操持。
    太子带人走后,皇帝便下令举行朝会。按照商量好的流程,此时会有两三个官员,上奏一些小事,让皇帝批阅。
    但是,有一个出乎意料的人率先站了出来,只见他双手高举一本奏折,走到太和殿中央,说道:
    “禀皇上,臣有本上奏”
    此人气息雄厚,声音洪亮,一言既出,满堂愕然。
    涂承钰偷偷看了一眼,也觉得不可思议,出列上奏的,竟然是御史中丞谢希恕。
    众所周知,督察院的这群御史们,每次上奏,都是为了弹劾而来。所以,在今天这个场合,政事堂的老大人们,绝不会安排御史上奏。
    但是,偏偏谢希恕就站出来,而且用其丰富的经验,抢在安排好的人前面第一个站出来。
    突如其来的变故,前排政事堂的老大人们,一个个吹胡子瞪眼,却无可奈何。
    他们虽是辅政大臣,却不能在朝会上阻止其他人上奏,不然就有了控制朝堂,隔绝内外之嫌。
    皇帝当然也不能当面拒绝,只能和颜悦色的说道:“谢中丞,何事启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