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气运诸天从红楼开始 > 第675章 大业七年

第675章 大业七年

    转眼就到了大业七年!
    秋季,隋帝杨广的车架抵达幽州,正式开启征讨高句丽。
    贾环的穿越重生,并没有阻止这件大事的发生!
    这是杨广针对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行动,利益攸关不以个人意志转移。
    一纸诏书,震动天下!
    集兵百万,征召劳役两百万,顿时天下动荡人心浮动。
    好在,贾环的存在,尤其是之前一人一剑威慑隋帝低头,还是起到了相应效果,中原腹地百姓没被折腾到凋敝的地步。
    修建大运河,依旧是杨广制定的国策,贾环当初也没有阻拦。
    可起码,一段段运河修建工期,再没有卡得那么死,给了参与修建的劳役松口气的机会。
    单单这一点,大运河各段修建速度并不慢,可因此伤亡的劳役数量起码缩水百分之八十,对应人数就是百万之众。
    黄河以北的大运河河段修建完成,河北百姓并没有伤亡惨重元气大伤!
    至于黄河到淮河段的大运河修建,情况比之原本历史也要好得太多了。
    劳役依旧苦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却不至于叫百姓闻之色变!
    不仅如此,在中原道门的大力配合下,道祖真传一脉全力运转,太多的河北以及中原腹地青壮劳役拖家带口前往西北边地定居。
    短短两年时间,西北边地的内迁百姓数量,就达到了三百万之众。
    这也是杨广征发劳役两百万,而不是真实历史上三百万的主要原因!
    河北和中原腹地太多百姓家庭,此时已经迁移西北边关定居了。
    杨广就算脑子进水了,也不会征募边地百姓充当劳役的。
    此时的西北边关地域,相当的繁华!
    丝绸之路已经重新开启,往来客商络绎不绝。
    沿途城镇无不繁华喧嚣,怎么看都是一派盛世气象!
    作为链接中原和西域最关要的河西四郡,此时全都拥有数十万百姓,而且大部分都是从中原迁移过来的自己人。
    就是长城沿线的城镇,也是人流汹涌商业气息浓郁。
    出了长城,沿着河流修建有大大小小的土石城镇,这些都是最近两年新建起来的塞外草原城镇。
    因为羊毛纺织技术的不断提升,塞外的羊毛贸易相当兴盛,导致不少部落已经用不着到处迁移放牧。
    他们只需要一块稳定的草场,能够牧养足够的羊群就成!
    通过和边地商行贸易,出自中原的各种物资便能源源不断输送过去,再也用不着通过强盗式的大风险抢掠获取。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个稳定的定居点,自然比到处飘移来得好。
    草原上的黑灾和白灾可不是开玩笑的,每年因此消失的小部落可不在少数。
    既然已经有了稳定生活来源的草原部落有需求,道祖真传一脉弟子门人积极推动,塞外草原上很快就出现了一座座土石混合建筑的城镇。
    每一个塞外城镇,就代表一个或者几个塞外部落定居于此,同时城镇里必须得有一座道观负责信仰寄托。
    这样的塞外城镇,沿着河流,一直蔓延到西域之地。
    在西域那边,则是通过一个个沙漠绿洲建立定居点!
    当然,这些都还只是规划,想要彻底完成需要耗费太多时间。
    不过,道祖真传一脉已经彻底定下目标,一定要将触手和道门信仰,传播到西域腹地。
    也是如此,丝绸之路在道祖真传一脉的强势推动下,提前开始运转。
    哪个敢于阻拦,杀无赦!
    这次,则是由左游仙亲自出马,众目睽睽之下解决一个个不给面子的部落首脑和马匪!
    就是塞外草原霸主突厥,面对道祖真传一脉的霸道,也没有勇气直接对抗。
    因为道祖真传一脉不仅有武道宗师坐镇,背后还有大隋作为靠山!
    更别说,尝到了甜头之后,突厥内部不少部落,早就倒向了道祖真传一脉!
    如此趋势,逼得突厥内部的有识之士,不得不将精力和心思,蔓延到西域腹地那边,希望能够开拓更多的生存空间!
    可以说,杨广敢于在大业七年亲征高句丽,也有道祖真传一脉太过给力的缘故,西北边塞已经有好几年无战事了。
    建立于长城边塞附近某个镇子上的长庚观香火鼎盛,每天信徒来来往往相当的热闹。
    这里是道祖真传一脉新的祖庭,整个镇子都是围绕长庚观建立。
    这里有依附于长根观的大医馆,这里还有依附于长庚观的大学堂。
    单单就是大学堂里的学生,还有大医馆里的学徒数量,加起来就超过了三千,更别说还有长庚观里的道童了。
    至于服务长庚观的人口数量,都是以万为单位。
    今天左游仙并没有出去,早早就招呼贾环这个师弟商讨事情。
    “隋皇再次写信邀请,让我去幽州护卫一段时间!”
    左游仙开门见山道:“师弟,你觉得我应该去么?”
    “那就去一趟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