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 第211章 决赛下,西方声,东方韵

第211章 决赛下,西方声,东方韵

琴声渐弱。
    同样一组写着自由延长的颤音,六个人的演奏各具特色。
    有人厉而狠,有人软而柔情,有人长而绵绵不绝,有人短而悠缓,雅涅夫刚才的演奏仅仅只用了一拍在这枚颤音上。
    而李安已经持续了十秒。
    没错,这十秒的时间里,他的两根手指没有任何卡壳停顿,无论做何种速度与力度上的变化。
    随着大厅里回响的颤音越来越慢,最后几乎变成了两个中速八分音符在交替出现,渐渐的,一种浮萍飘荡在天地间的感觉在空旷的大厅里油然而生。
    忽然他收手,只剩丝丝回响。
    接着只见他双手立马匍匐在琴键上,连续做出两组上行的音阶模进。
    飘逸连贯的模进将音乐推至更深远的地方,随后以谱面ae两个基点音的主、属和弦开始演奏复杂密集的跑动。
    通过来回不停的跑动和叠置出现,旋律仿佛进入明暗之间。
    流光溢彩的效果和光影般的折射感为此刻的舞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如果不是知道李安和雅涅夫演奏的同是决赛指定作品,那么连续聆听两版的观众一定会认为此刻李安弹奏的曲子和刚才雅涅夫演奏的是两首不同的曲子。
    雅涅夫演奏的更像是一首民歌,比吴复生演奏的还纯粹。
    而李安演奏的让人根本无法听懂他在演奏什么,却又给人一种色彩缤纷的感觉。
    仿佛听李安演奏,能看到一幕幕生生不息的光影图画。
    嘉宾席上,该曲作者黎宏昌老爷子也在李安的演奏中思考,究竟这位年轻的演奏者是要通过他的作品来表达什么。
    或者说对方是在如何解读他的作品。
    他有点琢磨不透。
    可随着耳边的旋律脉络越发清晰,他的目光渐渐亮了起来。
    这个滑头。
    他轻轻一笑。
    -
    李安拿到这份可谓是民乐现代派钢琴乐谱时,就像拿到了一个命题作文,
    脑海里只有一件事,拆解。
    因为看不懂。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再复杂的音调风格也有其根源。
    音调风格的取决于律制的各异。
    华国传统音乐以五声调式为基准,西方音乐则建立在十二平均律基础上。
    那么在确定这首作品的基调,李安就开始构思该如何来演奏。
    云湘回忆。
    他实在无法从谱面get到云湘的点,那么就只剩下回忆。
    于是,这首作品的主题在他还不确定自己能否在舞台上演奏的时候就已经被定下。
    回忆。
    既然是回忆,那么就应该拥有一种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在其中。
    描绘的再夸张点,一个个小小旋涡折射出纷纭不灭的影像。
    而这种东西在弦乐上更好表达。
    钢琴更适用于十二平均律的典型乐器。
    所以怎么办?
    再仔细看看谱。
    办法来了。
    西方音乐是以纵向和声为核心,体现声的色彩。
    这一点在雅涅夫雅涅夫演奏的云湘回忆中就有充分体现,即便没有小节线和标准的西洋调式和声进行,他也就能从泾渭分明的左右乐谱中找到他所熟悉的内容,然后加以突出演奏。
    而华国音乐是讲求横向旋律的起伏,注重韵的意境。
    这话谁说的,就是黎老人家自己说的。
    李十分赞同这个观点。
    于是也就有了开篇长达十秒的颤音,各种起伏,变着花样,要突出的就是这一横向起伏。
    一首华国钢琴作品中的一个颤音能弹出什么样的起伏,这又得说回在钢琴这件西洋乐器。
    不论什么样的起伏,你都只能用传统的钢琴技法来呈现。
    这一来一回,彻底把李安的思路打开了。
    结合华国作品中需要的韵,融合西方钢琴传统技法,而且还不能拘泥于此,要变化于其中。
    于是李安最有底气的手指技术就在这种演奏思路下被开发到极致。
    说他这整个一段时间来练云湘回忆的时间少,是的,因为他根本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练。
    反正每一遍弹得都不会一样。
    韵,是无形的。
    就如此刻满天飞舞的引音符,只见键盘上一双大手带着流光四溢,所落之处必惊起一池波澜。
    直播间里的观众听傻了。
    为什么他们每次以为自己已经听明白这首曲子的曲调之后,就会有一个人上台来颠覆他们的感官。
    这不欺负人吗。
    莫非这才是这首作品的本来面目?
    公屏上一连串接着一连串【??????】
    是的。
    他们虽然还是听不懂,但是这个人弹出来的样子实在太过绚丽。
    绚丽还是炫技?
    这是懂钢琴的人在心中提出的问题。
    吴复生怎么也没想到李安手下的云湘回忆竟是这幅样子。
    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