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了几个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后,父母也回来了。
看着他房间里成堆的春联,徐永培和王玲香都有些震惊。
“儿子,你进了这么多货,卖的完吗?”
“肯定卖的完。”
话锋一转,“爸妈,明天除了朱楼集,咱们附近还有什么大集吗?”
“桓台集很大,再就是北洋集。”徐永培道。
“没晚,进来吧。”
“一会我妈下面条,一起吃。”
两米宽,三十米长,全都铺满了。
“桓台离咱们这里多远?在哪个方向?”
“良哥,刚哥。”
用力拍了拍他厚实的肩膀。
勤工俭学卖春联!
徐良打开高音喇叭,放出提前录制好的宣传稿。
来到外面。
年轻人爱面子,他也没说太多,免费逆反。
不过有霍刚和刘强强的两辆摩托三轮,足够坐了,没必要硬塞。
徐良边开车边打听,找到了最远的桓台集。
徐良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头。
绝对的黄金期。
一双大眼睛滴流乱转,透着一股机灵劲。
“就停在外面。”
人陆陆续续的来。
暂时他打算把自己卖春联的队伍分为三支,等这三支理顺了,再考虑增加。
桓台集在一条大公路上。
新的塑料布透明干净,能很好的呈现春联的底色。
“办的不错。”
“嘿嘿,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这些是她早年的嫁妆箱,为了支持儿子的事业,如今都贡献出来了。
徐良听到动静早就迎了出去。
“强子快进来,吃饭了吗?”徐良道。
当然中间也少不了徐良三请五申,外加许诺。
一直坐在旁边的王玲香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脸上满是欣慰。
“顺着济青公路往南,差不多三十里地。”徐永培道。
时间不长,一个瘦高个走了进来。
再把买来的木方压上,确定不会被风吹走后,地上的活就结束了。
人多力量大。
众人瞬间安静下来。
众人坐好后,徐良骑车打头,后面两辆跟上。
第二天一大早。
很快院子里变得热闹起来。
把带来的两根三米粗竹杆竖起来,用绳索和转头固定后,徐良把广告店做好的红色宣传条幅挂了上去。
徐永培面带笑容轻轻点头。
为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徐良从早上五点就起床开始忙碌,对照早先写好的单子,一遍遍对,确保不会落下。
同时也能防尘防水。
心中有数后,才开始帮着妹妹一起数春联。
从小到大,他在徐家吃饭的次数很多,倒也不觉得尴尬。
这两个集他都知道,后一个也去过几次,但不知道具体时间。
塑料布、木方、绳子等一应杂物,都分了三份。
“大刚来了,你爷爷身体还好吗?”
“良哥。”
接着铺对联。
“第一次早上吃这么饱。”
一八五.二四八.一八五.三五
白色的字体,映衬着红色的底色,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婶子煮的面条真好吃。”……
徐良继续道:“昨天在电话里都跟你们说了,帮我卖春联,一天给你们二十块。骑摩托车去的,一天再补十块钱的油费,早饭和午饭我都管了,都没意见吧?”
“良哥伱交代的事必须办好。”
很快来到徐家门外。
他这辆车里装了太多杂物,最多能做两个人。
最关键的是接下来。
“你家摩托三轮骑来了吗?”
跟他一起长大的小伙伴有十几个。
除了当兵走了两个,剩下的都来了。
到了最后,徐良声色俱厉。
徐良点头后,“都是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兄弟,咱们丑话说在前面,我给你们的钱都是按照市面上一个大工给的,就是你们爹妈出去干一天,也未必能赚到这么多,更何况还有两顿饭钱。”
“话就说这么多,你们自己掂量。好了,出发。”
穿着厚棉袄的霍刚从摩托三轮上跳下来。
“婶子。”
“吃好了,良哥。”
两侧都是买东西的小摊贩。
“勤工俭学卖春联,路过的大爷大娘,叔叔婶子,瞅一瞅,看一看了。最全的春联,最低的价格。只要几块钱,就能圆一个少年的读书梦。”
“他老人家一切都好。”
穿着厚厚的棉袄,带着棉帽子,如同花栗鼠的徐梦连忙爬上车斗。
“都吃好了?”徐良道。
最后,徐良招呼着,把新割的塑料布铺在表面。
三十里就是十五公里,不算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