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入秋,可不下雨,不上班的人,自然是在街上转悠。
而郊外的库房,徐庆带着工人,正铆足劲地加工粮食。
他不盯着不成,面粉加工,一不留神就会发生粉尘爆炸。
工人们没这方面的意识,但徐庆拥有后世记忆,很明白这一点。
万一发生个意外,那是很可能闹出人命的。
他作为老板,不能不上心。
生产安全意识必须有,一旦出了乱子,那就麻烦大了。
一整天,徐庆都在郊外的库房呆着,直到下午工人下班,他在库房的各处,仔细检查一番,没发觉啥问题后,才跟着一起骑车回到城里。
下午六点多钟,天色就逐渐黑了下来。
繁星闪烁,夜幕降临,整个四九城更是在这临晚时分,被秋季的凉意笼罩。
毕竟夏季一过,日子就一天比一天短。
这时候的四九城,到处能看到骑自行车的行人。
别看再过两三个月就步入80年。
可自行车依然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四九城虽说汽车不多,除了公车就是各个单位的车,私家车没几辆。
但偶尔能瞧见摩托车的身影了。
相比买汽车,摩托车要便宜的多。
当然,要是跟自行车相比,买一辆摩托车,仍是贵的要命。
只是摩托车很少,比汽车还少见。
而且全是军用。
民用的几乎没有。
但随着去年的改开施行,国内的摩托车,开始军转民。
徐庆将自行车停靠在电线杆旁,朝那骑摩托的青年瞅了瞅,暗觉,要不今年先弄辆摩托车骑。
弟弟妹妹都成家了,粮站的生意也发展良好。
今年不再收粮,用下个月挣的钱买辆摩托车,没啥问题。
徐庆前几天从报纸上,有了解过国营嘉陵机械厂,研发出了民用摩托车的消息。
<divss="contentadv">十月一号国庆时,嘉陵机械厂生产的cj50型号摩托车,在举国同庆的庆典上亮了相。
还连续登报了好几天。
售价要六七百。
对别人来说,是很大一笔钱。
但对徐庆,不是个事。
粮站有红星轧钢厂的几个分厂做大客户。
钱的方面,他不担心。
只不过之前,徐庆心里念叨着是买辆小轿车开。
可现如今,国产的摩托车出来了。
还是民用的,产量比汽车高,有钱就能买到。
徐庆在电线杆跟前,抽了根烟。
暗下决心,先买摩托车,之后再买小桥车。
毕竟摩托车比小桥车要便宜的多。
打定主意,徐庆蹬着自行车,先到粮站,和媳妇一块关门打烊后,一同并排骑着自行车,一边朝自家大院回去,一边在心中,又自个暗暗盘算着买摩托车的事情。
晚上八点多钟,他们俩才回到大院,这会儿,爱国和爱倩陪着爷爷奶奶,与儿子和侄子鸿志,侄女巧馨,连同冯婶,已吃过了晚饭。
徐庆和静红推着自行车刚进后院,停在自家屋门口,奶奶就在保姆冯婶的陪同下,将厨房锅里热的饭菜,端到了前屋。
徐庆和媳妇一进自家主屋,看到奶奶在忙着给他们拾掇饭菜,赶紧接过碗筷,说道:
“奶奶,你就坐在炕上跟我爷爷歇着吧,有冯婶在,用不着您忙。”
可老人勤快了一辈子,哪能闲得住。
满是皱纹的脸上,挤出笑容道:“没事,我闲着也是闲着,你们这么晚才回来,奶奶给你们把饭菜拾掇出来,你们赶紧洗手,趁热吃。”
徐庆和静红应了一声,扶着奶奶坐到炕上,这才洗手吃饭。
昨天爷爷和奶奶没跟着二爸他们回去。
打算留在城里帮徐庆和爱国两家带孩子。
这正中了徐庆兄弟三人的下怀。
两位老人年纪大了,该享福了。
一直住在乡下,不是回事。
况且乡下各方面条件差,生个病啥的,从村里去镇上的诊所,路远的要命,一点不方便。
住在城里,有个感冒发烧啥的,徐庆和爱国,丰铭,一下就能送去医院看病。
尤其是咳嗽多年的爷爷,身子骨越来越差。
就靠二爸和姑姑她们在村里照看,压根不成。
而爷爷跟奶奶,在徐庆昨晚的安排下,住在了自家隔壁的小屋里。
也就是徐晓雅以前一直住的小屋。
徐庆和静红吃过晚饭,将碗筷收拾进厨房,清洗干净后,返回前屋,坐在热炕上陪着爷爷和奶奶聊天。
爱国和爱倩没带儿子过来,今晚上他们家来了爱倩单位的同事,他们正忙着招待。
也就爱国抽空过来大哥徐庆这边,转了一圈。
见大哥和大嫂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