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出身的她,以前跟着公社在地里,没白天没黑夜的干大半年,都没在粮站一个月挣的多。
前几天回娘家,给村里人一说,全村人连带村长都羡慕的直嘬牙花子,坐在她家,全都嚷嚷着让她帮忙把自家孩子介绍到粮站来上班。
只不过,她只是一个干活的,哪敢随口应承。
下午刚五点,徐庆让众人下班回家。
还没出正月,连十五都没过,没必要等到天黑。
徐晓雅没跟着其他人先走,陪着自个大哥,把粮站关门后,才戴上帽子,围上围巾,推着自行车道:
“大哥,我回去了,明儿见!”
徐庆看着已经嫁给他人的妹妹,笑着点头道:“明儿见!”
不过说完,想起昨晚上李国华打到家的电话,把粮站钥匙从裤兜掏出,递给妹妹道:
“晓雅,明儿大哥高中同学李国华和二牛要上咱家,明天你嫂子过来,她可能会迟一点,钥匙你拿着。”
徐晓雅嗯了一声,俏脸露笑道:“好的大哥,明儿一早我来开门。”
徐庆看向妹妹,伸手帮其将围巾整了整,出声道:
“快回去吧,天儿冷了,路上注意安全。”
徐晓雅把钥匙收好,推着自行车道:“大哥,您也路上慢点,我走啦。”
目送妹妹离开,徐庆才将摩托这发动着,沿着街道朝大院回去。
街上这时候虽然还有不少人,可多数都是小商贩,行人不多,蹬着三轮车的还在到处趴活儿。
修鞋的小摊位前,除了一堆需要修的鞋子外,只有个上年纪的老头站着等。
<divss="contentadv">徐庆经过,那群扎堆把三轮车停在一起的抽烟的人,盯着摩托车,一个个看的眼睛都直了。
只不过徐庆眨眼的功夫就已走远。
次日中午,保姆冯婶刚从乡下返回大院,李国华蹬着自行车和二牛就来了。
“庆子,过年好啊。”
李国华推着自行车停在徐庆跟前,咧嘴说完,继续道:
“二牛今年算是能耐了,他单位领导,过几天打算带他出国。”
徐庆看向二牛。
二牛憨笑一声:“嗐,庆子,你甭听国华瞎说,我大学学的英语专业,我那老领导不会,我是跟去当翻译。”
徐庆让李国华和二牛把自行车停在停在屋门口,一边让他们进屋,一边道:
“翻译怎么了,能跟着出国,好事啊。”
李国华应声道:“庆子说的没错,二牛,你过些天出国回来时,可别忘了给我和庆子带些好东西。”
二牛咧嘴笑了笑,点头道:“没问题。”
说笑间,三人进了屋,李国华和二牛见到徐庆的爷爷奶奶,连忙问了声过年好,掏出烟又递给徐庆爷爷。
老爷子接过烟,见大孙子的同学来家了,示意老伴快给倒茶。
徐庆拦住奶奶道:
“没事,我来,您跟我爷爷炕上歇着。”
徐巧馨和徐鸿福俩小家伙,正坐在太爷爷跟太奶奶跟前,折腾狸猫小灰。
徐鸿志趴在炕沿上写作业,只是这时嘴角噙着铅笔上的橡皮擦,扭转着身子,看向李国华和二牛,本就不想写作业的他,立马道:
“国华叔叔过年好,二牛叔叔过年好,我帮我爸给你们泡茶。”
说完,撂下铅笔,就跑进了厨房。
没一会儿,徐鸿志端出两个搪瓷茶缸,放在桌子上。
李国华和二牛各自从身上掏出钱,给了徐鸿志一张崭新的贰圆,又给了徐巧馨和徐鸿福也一人一张。
徐鸿志带着妹妹和表弟鸿福,齐声道谢道:
“谢谢国华叔叔,谢谢二牛叔叔。”
徐庆笑了一下,让儿子赶紧继续去写作业,他则陪着李国华和二牛一边抽烟,一边聊天。
其实李国华跟二牛也没啥事,就是过年了,过来徐庆这边走动一下。
摩托车因为被静红骑去了粮站,李国华和二牛没见着。
但是,徐庆戴在手上的雷达表,没逃过要被摘下瞧瞧的命运。
“庆子,这可贵啊,还不好买。”
李国华捏在手中,一边跟二牛仔细瞧,一边说道。
“托人在南边买的,是不便宜。”徐庆抽着烟,“二牛,你过些日子去国外,这东西国外多,不是新款的,其实用不了多少钱,你可以买几块带回来。”
二牛闻声接过李国华手中的雷达表,摸着道:
“我先出去瞧瞧,要是太贵,就不买了。”
李国华右手杵在桌子上道:“二牛,这雷达表是国外造的,你一出国,遍地都是洋玩意,这雷达表说不定满大街都是,怎么可能贵嘛,庆子不是说了,别买新款的,你就挑几块前些年国外流行的带回来。”
二牛哦了一声,觉得可行。
恰在这时,保姆冯婶在她住的房子收拾停当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