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子算是建好了,没啥气势,而徐庆也不在意那些。
这年头,除了国家建的厂子有规模外,个人搞的,都很一般。
没人有心思搞那些虚头巴脑的。
能赶紧让厂子进行生产、运转就不错了。
谁有闲钱把厂子建的漂漂亮亮。
像一些做小加工生意的私人小厂,有两三间厂房,把设备往里面一摆,就开始经营起来。
肉联厂因为涉及的比较多,徐庆不能不多盖些房子出来。
十七间平房,位列东南西北四面,分别是饲养车间,屠宰车间,熟肉加工车间以及储藏车间。
除此之外,徐庆一间用来办公,一间留给晚上守夜的人住。
厂子建好了,经过验收,二牛也给他把开办肉联厂各项营业手续办妥。
徐庆去年攒的一万五,花的是一毛不剩,而且今年粮站赚的钱,也用了一部分。
厂牌还在让丰铭所在的五金厂制作中。
徐庆将铁大门上锁后,在夕阳的余晖中,骑着摩托车到粮站的库房,等二麻子看着将送去五分厂的粮食让汽车拉走后。
俩人一同回了城里。
<divss="contentadv">这几个月来,二麻子也累的够呛。
徐庆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把他薅来,帮着忙活。
不管怎么说,库房那边还有老吴盯着,徐庆人又在郊外,库房那边没二麻子也不会发生啥事。
回到城里时,徐庆经过百货大楼跟前,看到不少人拿着刚买的喇嘛裤,在录音机磁带传出的动人歌声中,连说带笑地离开。
这几个月里,徐庆没功夫留意四九城内的变化。
而四九城变动很大。
改开的浪潮,重塑着国内的一切。
四月初的时候,国家发行了兑换劵,友谊商店内的外国东西,国人可以进去购买了。
而百货大楼内,也涌进了不少国外的东西。
像喇叭裤,蛤蟆镜,这种不算贵重的东西,百货大楼内,拿着钱和工業券就能轻易买到。
城里穿喇叭裤的人,呼啦一下多起来。
徐庆骑着摩托车,随意一瞧,就看到不少行人的身上都穿着。
穿喇叭裤的潮流,在四九城内蔓延开来。
青年男女,几乎人手一条,而港台歌星的歌曲,满大街都能听见有人哼唱。
当然也是青年人在唱,在听,上年纪的人是不习惯,他们热衷的是g命红色歌曲。
而实则,在这年月中,像《东方红》这首带有浓郁色彩的红歌,即便是改开,仍是主流,传唱度极高,老人小孩都会,深受大众喜欢。
所谓的流行歌曲,倒也有,但完全属于小众。
徐庆见街上人多,摩托车就没敢骑太快,跟二麻子蹬的自行车,保持一样的车速,一边穿行在人群中,一边朝自家开在东单菜市场跟前的粮站过去。
二麻子双手捏着车把,嘴角叼着烟卷,一边嘬着,一边微微扭头看向徐庆道:
“庆子,伱肉联厂建好了,哥们明儿就歇一天,正好周末,我带我媳妇上百货大楼也买两条喇叭裤去。”
徐庆知道二麻子早都眼馋好久了,闻声点了下头,目视前方道:
“成,麻子哥,你明天就休息,库房那边,我去盯着。”
二十多分钟后,徐庆独自一人到了自家粮站。
而二麻子是直接回家去了。
粮站内,静红和晓雅与三虎子媳妇,美娟,惠丽华,罗红娟,李淑珍,吴秀英,正应酬下班前来买粮食的客人。
徐庆累了一天,坐在自家粮站内的桌子前,拎起茶壶,一边倒着茶水喝,一边休息。
他这段日子,东奔西跑,忙个不停,乏(累)的是精疲力尽!
粮站豢养的四只猫,围着他的脚边,对于门口进进出出的人,一点不怕,反而叫唤着想让徐庆喂它们食物。
不过徐庆喝完茶,伸手撸了小黑和小白几下,并没有理会它们的喵喵喊叫。
现在夏季,最容易闹耗子的时候。
晚上它们自己抓耗子吃,要是喂了,那耗子抓住,咬死不吃,过几天就发臭,搞的粮站内满是臭味。
人想要找寻都不好找见丢掉。
这会儿已是晚上七点多钟,但天色还大亮。
到八点多,才逐渐暗沉下来。
徐庆见没人再进来买粮,就让媳妇静红和妹妹晓雅她们,收拾收拾下班。
明天周末,上班的人休息,明天才是最忙的。
三虎子媳妇穿着美娟帮她买的喇叭裤,上身一件花格子衬衫,看起来很是洋气,不过没露胳膊。
但静红,晓雅,美娟,惠丽华,罗红娟,李淑珍,吴秀英几人都是半袖。
徐庆知道三虎子媳妇不是观念上守旧,不好意思穿半袖衣服,而是怕别人瞧见她黝黑的双臂。
三虎子媳妇从小在农村长大,没少干活,那臂膀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