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明末:崇祯你先别登基容我诈个尸 > 第140章 升帆,摇桨,出海喽!

第140章 升帆,摇桨,出海喽!

    次日一早,朱由校迷迷糊糊的醒来,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太对劲。
    伸手在被窝里摸了一把,咦?
    手感不太对?
    他连忙回头看去,却见宫女秋儿不知何时钻进了自己被窝里。
    而原本应该躺在那里的成妃却已不见了踪影。
    我去........
    怪不得会做那样的梦!
    秋儿那熟睡的脸上还带着一丝余韵,让他不忍打扰。
    算了,就这样吧!
    若是她能受孕,自己也能摆脱心底的担忧了。
    从床上翻身下来,脚刚塞进靴子里,门帘便被人从外面挑开了。
    回头看去,却是成妃。
    “陛下醒了?臣妾服侍您更衣。”
    成妃迈着小碎步走过来,从旁边的衣架上,将常服取来,给朱由校披在身上。
    朱由校指着秋儿道:“先给她个嫔妃的名份吧,等回宫后,再把仪式补上。”
    成妃点了点头:“一切自然由皇爷做主。”
    明朝后妃十二阶,嫔妃算是从五品,从宫女直接提到这个品阶,也算是少有的了。
    朱由校洗漱之后,便向粥棚那边去了。
    辰时中,秋儿才缓缓醒来。
    听到她的声音,成妃的另外一名宫女兰儿,便带着柳月等四位医娘进到了房里。
    到了床边,柳月深深一福。
    “秋娘娘,先让奴婢给您检查一下身子,再行更衣!”
    听到这个称呼,秋儿的脸色唰的一下红到了耳后。
    而此时的朱由校,已经身处城外的粥棚里。
    鮥瞳和那四位宣武郎,拿着本子,在百姓中间游走着。
    他们在登记百姓中的渔民和船匠。
    赈灾粮吃一粒少一粒,如今还未过年,按照近几年的情况,至少要到来年二月,地里才能种植庄稼。
    虽然现在大明已经有了三季稻,但第一季最早也要到五月份才能收获,这还是在温度回升理想的情况下,若是温度上来不,收获的时间只会更晚。
    这期间,还有近半年的时间,单靠着朝廷赈济,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须得让他们想法子自力更生了。
    不止是这边的粥棚在登记信息,其他三处城门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甚至就连锦衣卫也被派了出去,在衙役的带领下,去了下面各乡。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在漳州,除了依靠大海吃饭的那些渔民外,还有大量的百姓是靠着龙溪江讨生活的。
    登记这项工作,足足持续了两天,结果也是很令人满意的。
    整个漳州,光渔民就有一万余人!
    船匠虽少,却也有数百。
    除此之外,还有四家私人开设的船厂,最大的那一家船厂,竟然能独立打造出海沧船来。
    福船其实不只是一种船的名字,也是一种船型的统称,其下分为五种型号。
    其中第一种和第二种,都被称之为福船,为大明水师的主力船型。
    但这两种吃水皆在三米以上,在浅水区作战会受到限制。
    第三种,被称之为哨船,又名草撇船。
    第四种,便是海沧船,又名冬船,吃水在两米左右,有风使帆,无风使桨,长约二十五米,宽约六米,舱深两米七,排水量约两百吨。
    第五种,便是鸟船,又称开浪船。
    以民间船厂的能力,可以独自建造出海沧船来,足可见其实力不凡了。
    那家船厂名叫舒氏船坊,就在漳州西南五十里外的西溪江畔,东家叫舒雅,手下有三百船匠。
    朱由校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便向这几家船厂下了订单。
    订单上只有一句话。
    放开了造,造多少,要多少!
    不止如此,还给他们各自派了一队锦衣卫过去作镇,以防有宵小滋事。
    三天后,一万多名渔民被召集到了月港,除了人员以外,他们还带来了各式渔船四百多艘。
    当然,这些渔船多以小舢板为主。
    以往他们都是独自出海,或是十几条船结伴出海,如今看着海面上连成一片的船只,一个个都在猜测朱由校想做什么。
    朱由校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不让他们闲着!
    港口外面的海滩上,渔民们簇拥在一起,从朱由校的角度看过去,黑压压的一片。
    他清了清嗓子,大声喝道。
    “乡亲们!”
    “论打渔,朕听说你们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所以朕让人把你们都叫了过来,没别的事,就一条,出海打渔!”
    “当然,你们也别想太多,此事不算出役,算是朕雇佣你们!”
    “同意的随朕一起出海,每天有二百文钱可拿。”
    “不愿出海的,就留在岸边,会有其他的事情交给你们去做,只不过每天只能拿到五十文钱。”
    “朕给你们一柱香的时间考虑。”
    他每说一句,便有锦衣卫骑马传话,确保每一个渔民都能听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