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明末宦海沉浮录 > 第13章 柴米油盐之论

第13章 柴米油盐之论

  “还是圣人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不就是说,治理国家和在家做饭是一个道理吗?还是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吗。”
    朱由检更加嗤之以鼻:“狡辩,简直是对圣人的歪曲。这句话不过是比喻治国的手段,和柴米油盐有什么关系呢?”
    吕谋淡然一笑,略微沉思:“请公子指出一个国事来,让在下为你分析下,是不是与柴米油盐有关?”
    朱由检闻听,当时故意刁难:“礼部主持的当今祭天。”这种纯礼仪的事,这个和柴米油盐没半毛关系,你怎么说?
    吕建笑了:“祭天祈祷的是什么,还不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为的什么,为的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基础是什么,百姓富足有吃有穿,这难道不是柴米油盐事吗?”
    朱由检嘢了一下:“算你说的对。那整顿吏治呢?”这个可和柴米油盐无关了吧。
    “吏部整顿吏治的目的是什么?”
    “是让政通人和,百姓不被贪官酷吏盘剥。”
    “贪官酷吏盘剥百姓的是什么?还不是百姓的钱粮以自肥。”
    “那兵部对外征战呢?”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军统帅不善于后勤调度,能取得胜利吗?”
    “刑部兢兢业业。”
    “还不是为了做官,为了那份俸禄钱粮。若是朝廷不给他们俸禄钱粮,请问你会去操那份心吗?”
    “工部——”
    “工部打造任何物件,不需人手劳力吗,不需调度柴鑫煤炭吗?”
    “那教俞——”
    “劝人农桑,难道不是他们主要的责任吗?”
    “那皇上——”
    “皇上如果不知道自己管辖有多少子民,不知道每年户部及各级衙门收入支出多少,天灾不调拨粮草赈灾,那皇上凭什么治理国家。”
    看看朱由检还要胡搅蛮缠,吕建就直接打断:“所以啊,还是圣人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之根本是物质,圣人受徒制作学问,还是要收束脩养家呢,那你说天下还有什么离开了柴米油盐?”
    结果朱由检强词夺理:“那皇上不能亲自操持啊——”
    “这个自然,皇上是抓大事的,所以,就只能委派官吏管理日用进项。比如,外朝交给户部官员,内朝呢,就交给魏忠贤。”
    一提魏忠贤,朱由检分外膈应:“老狗只会搜刮,祸国殃民到了极致。”
    哎,这个过于空想的家伙啊,如果历史上你听你哥哥的遗言,留下魏忠贤给你理财,说不定你就没有煤山上吊了。
    现在,我要好为人师,教导教导你,希望你能改变一下,也好延续这个王朝,自己也不会再以后,为了不做野蛮人的奴才,只能带着老娘小妹流落海外,寄居人下。
    “如果没有魏忠贤一味为皇上内帑敛财,估计现在的大明早就瘫痪崩溃啦。”
    “不可能。没了魏忠贤这个帝国会更好。”
    吕建摇头:“更好?不见得吧。就拿咱们大明的财政收入来说吧。在万历最后的那一年,大明的财政收入是多少呢,据在下看邸报上说,万历最后一年,户部收入折算银子是两千一百万两左右。勉强维持着百官将士的俸禄军饷支应。”
    这个不算是秘密,每年邸报明告天下的。
    “天启一年,因为君子治国,免了全国商税。”
    “这是德政,不与民争利。”
    “嘿嘿嘿,德政了,结果当年的财政收入就只剩下了一千五百万两了。九边将士开始欠饷,地方卫所崩坏,造成军无战心,外敌轻松入寇,各地流寇四起。”
    朱由检张张嘴:“那也是一时缓急。”
    “到了第二年,东林主持了免除士绅们的丁口钱。”
    “大明优待士大夫,这是最好的证明啊。”
    “可第三年财政只收入了九百万两不到,边军卫所三年无饷,饥寒交迫,将士被迫卖儿卖女,军纪败坏,哗变为盗,更加剧了这大明的内乱。”
    “可能吗?”
    “你去京师京营看看不就知道了吗?连国之干成,皇家亲军护卫都只发半年钱粮,禁军要靠打零工度日。你说那些爷爷不疼,姥姥不爱的边军和卫所会是什么样子?”
    朱由检就敲一下大腿:“好,我明日就去看看,是不是像你说的那样。”
    “外朝财政连年缩水,一应缺额不得不靠发皇室内帑填补。据有据可查的,天启一年到五年,单单户部兵部请拨内帑给辽西,就足足三千七百万真金白银,是吧。”
    这个朱由检知道。
    “那么内帑的钱这样花下去,哪里来的呢?是魏忠贤所谓搜刮来的。如果没有了魏忠贤为内帑搜刮,一旦外朝财政继续萎缩,请发内帑没有,那无论是军事还是政务,还有皇室各个王爷每年的例赏都没啦。”然后笑眯眯的看了下龙公子。
    把个朱由检看的直发毛。
    “如果连王爷们的俸禄支应都没有钱,你说那将是一场多么恐怖的事啊。”
    朱由检心虚的强辩:“可是——”
    “没什么可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