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重生80:从挣钱盖砖瓦房开始 > 第73章 上梁大吉

第73章 上梁大吉

    时间来到了两天之后。
    这天是张子明新房上梁的日子,这对于新房子来说,可是一个大事件。
    上梁有着很完整的仪式,就像城里盖大楼时的封顶大吉一样,不管是主家还是盖房子的匠人,都一样重视。
    有各方亲戚邻里的帮忙,上梁仪式的所有物件都已准备齐全。
    “上梁大吉”四字,早已用红对联写好,这四个大字请的是村里的老先生写的。
    老先生的毛笔字算是一绝,过年找上门请写对联的,可以排到小河边。
    反正在张子明看来,比很多后世所谓的书法大家,写的顺眼好看多了。
    古钱币用的是真铜钱;新筷子是从供销社里新买的;五色新布条是老娘和二婶一起做的。
    “上梁上梁,鲁班在场;粗的当柱,直的当梁;木尽其用,都派用场..........”
    随着老匠人的一段传统说辞,年轻匠人各就各位。
    檩木可不是三斤二斤的那么好上,上下都安排了年轻壮劳力,这次选的都是父母健在、兄弟姐妹俱在的年轻小伙子。
    这在当地也是有讲究的,那些父母兄弟姐妹如有去世的,是不能干这个活的。
    上面使劲往上拉,下面使劲往上送。
    在“抬梁”、“拉梁”的过程中,二叔、三叔一起点起了早已备好的鞭炮,这个过程一定鞭炮齐鸣才行。
    待梁上之后,就是“稳梁”,顾名思义就是要调整好角度。
    最后就是“抛梁”,将早已准备好的各种瓜果小食抛洒供人抢食,这是几千年来的习俗了。
    上梁完毕,就是酒席。
    这一顿酒席,跟开工酒、竣工酒一样,是盖房子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三顿酒席。
    张子明也很舍得,大大方方的摆了几桌,现在不差这个钱,得让老爹把面子撑起来。
    前两天的时候,张子明给三叔报过信。
    今天上梁大吉的日子,三叔也从县里赶了回来,令人意外的是三婶也回来了。
    印象中,这个三婶回来的次数可不是很多啊。
    三叔三婶在村里有一套老房子,是张子明爷爷奶奶当时住的老房子。
    老爹、二叔结婚自立之后,三叔因为出去当兵,后来又当工人,所以在村里没有宅基地,只有老人留下的这个老房子。
    可能这也是三婶不常回来的原因之一吧。
    其实就算回来了,也是当天返回县城,晚上决计不会留宿的。
    三婶回来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想看看,这个大侄子是不是真的盖了四间砖瓦房。
    大侄子现在这么有出息了?
    还听说了,村里办两个厂子,找大侄子借的钱比找信用新借的还多呢。
    张子明能看的出来,三婶的眼神里依然有傲慢与不屑,但比以前的时候少多了。
    老爹、二叔自然是高兴万分,与三叔弟兄三个,以及张忠和,其他几个老匠人坐在了一桌。
    张子明依然坐在了首席桌的下位,倒水倒酒顺菜的活,也只有他。
    真的非常感谢大家前来帮忙盖房子,目前的进度也超乎了自己的想象,这么快就上梁了。
    上梁意味着新房盖到一半了,接下来就是屋顶、院墙、门窗木匠活、以及屋内的处理了。
    感谢了三杯就赶紧停下了,下面还得是张忠和以及老爹他们的主场,自己这个小辈做好服务工作就行了。
    张忠和在家具厂有了回头钱之后,现在盯着张子明的新房琢磨了起来,这新房子包工包料的话可是不少钱啊,就是时间有点赶了。
    村里总共就只有4个木匠,这活再赶也得接。
    “子明啊,你这新房子现在上梁了,门窗和家具得开始打了。”
    席至半酣,张忠和咽下一口肥肉片后操心的说道。
    倒像是家长一样,替张子明操起了心,外人看到绝对是连连夸赞,只有张子明知道为什么。
    “是啊,忠和叔,可以安排下过来量尺寸了,门和窗可以先干起来,至于家具可以先等等,咱就4个木匠大叔,总不能晚上也挑灯夜战吧。”
    张子明着急也没有用啊,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课桌,怎么也得忙完6月份,一个半月的时间,要不然哪会够啊。
    “大侄子啊,要不先把课桌停一停,先把徐编辑和你的家具给赶制出来?”
    张忠和试探着询问道。
    这也是为张子明着想呢,这样的话,等房子完工,家具也能完工,很快就可以入住了。
    “忠和叔,这样可不行,课桌不能停,要不然数量不够用,您还想不想领导过来视察啊?”
    张子明的家具可以等,但是课桌可不能等,这是对教育的重视,从上而下的重视。
    再穷不能穷教育,就是从现在开始有了改变。
    张忠和当然期待领导过来视察,这可是长脸和露脸的事情,岂能不希望?
    只是做这个课桌就可以了?难道大侄子想........?
    有这个可能吗?就算有,那能轮到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