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促,实在太仓促了。
李多鱼一点准备工作都没做,就回到了83年的担担岛。
记得不久前,他还在海带养殖筏上干活,猛地眼前一黑,再次睁开眼就来到了这里。
石房矮屋。
眼前是一片蔚蓝的大海。
那就是走货(zou,si)。
如果内容错误请您用浏览器!
李多鱼看着他的背影,但愿这一世阿贵被打私办逮到后,不要再跳海了,因为他水性真的很差。
见李多鱼不像是开玩笑,阿贵整张脸拉了下来:
“多鱼,今天我把话放这了,是你自己不去的,下次可别怪兄弟不带你。”
当时为了保护本土企业,进口税一般都在80%以上,汽车更是高达220%。
过往经验告诉她。
就跟他爹一个样,说好的上周带他去市里动物园玩,结果到了周末立马说海鲜吃多了,腿痛没法去。
“有没有惹你婶婶生气。”
“叔,你怎么来学校了。”
周晓英应该也快要下课了,回到83年后,李多鱼最想见到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婆。
小胖墩叹息了声,果然大人说话都没个准。
当时两岸三地货币不通,走货一般用袁大头结算,按当时的物价,一枚袁大头的收购价为二十元,差不多是普通工人半个多月的工资。
李多鱼赶到学校时,放学钟声刚好响起,霎时间,无数背着军绿色书包的学生,一窝蜂地涌了出来。
这几年对尚峰镇的渔民来说,是最为疯狂的几年,每个人都红了眼。
李多鱼一脸认真道:“要去伱去,反正我不会再去了。”
而转折点就是今天。
“有钱不赚,真是头壳坏掉了。”
如此繁华的景象,也让尚峰镇一度有着“小港岛”之称。
“我算过了,只要干完今晚这单,咱每人能分六百,六百块啊,是你老婆两年教书的工资,天上掉钱的事,这都不去赚?”
贩卖的种类五花八门,比当时的百货商店还要让人眼花缭乱。
在找到天亮的李多鱼,失魂落魄地回到担担岛,将阿贵失踪的消息告诉了他家里人,并将手里一半的袁大头给了阿贵家里人。
闹到最后,阿贵家里人把他举报给了打私办。
虽对阿贵家里人有怨,毕竟是从小玩到大的兄弟,李多鱼随口造了个理由。
“赶紧的,还照什么镜子,大船都来了,我们得早点去,不然晚了,好货又被那帮孙子给抢了。”
听到这句话后,小胖墩瞪大眼睛,不解地看着小叔,感觉今天的小叔有点不对劲。
大的有:进口汽车、摩托车、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缝纫机。
上半身穿着白衬衫,下半身黑色长裙,腹部微微隆起。
由于怕身上的袁大头被没收,两人慌不择路地选择了跳船。
据统计,在尚峰镇走货的巅峰时期,一天里,就有三千多辆外来车辆来镇上进货,大街小巷,每户渔民家中都摆放着这种进口货。
每次有大船来时,停在港口的渔船就跟比赛一样,一窝蜂朝着深海冲出去。
叔以前可不是这样的,经常说什么读书没有用,毕业后,撑死就一个月几十元的工资,他走货一趟就顶大学生好几年工资。。
李多鱼一脚跨上门口那辆二八大杠自行车,可还没踩两下,就因重心不稳,直接把膝盖给摔破了皮。
可这些都与李多鱼无关,在那个大时代下,他非但没能富起来,反因走货,投机倒把成了阶下囚。
李多鱼回屋后,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就是没认出来,镜子里那个烫着爆炸头,穿着花衬衫和喇叭裤的人,就是他自己。
脑子怎么坏掉的?
周晓英上下打量了番,发现李多鱼裤子破了几个洞,还有刚才在学校门口看到他时,眼睛好像红红的。
见小胖墩管自己叫叔,李多鱼这才回忆起来,这小胖墩是二哥家的娃,名叫李浩然。
农民有地不耕,渔民有船不捕,工人辞职下海,但凡有船的,全都干起了走货行当,镇上的大街小巷都在贩卖各种舶来品。
风吹起她的头发,白色手帕绑的蝴蝶结显得格外好看。
李多鱼看着自家的漂亮媳妇,一个劲地傻笑着。
前世这一天晚上,他跟阿贵揣着不少袁大头,开着小机帆船去进货,结果刚出海,就撞上缉私船前来盘查。
“你终于也回来了。”
下午四点多了。
李多鱼看了眼墙上的座钟。
而就在此时,门口传来了催促的声音。
担担岛小学在岛的另一面,离他家有一公里路。
就在李多鱼在人群中瞭望熟悉的身影时,一个小胖墩径直朝他走过来,憨憨笑着:
一八五.二四八.一八五.三五
担担岛作为尚峰镇的一个管辖小岛,离外海省最近的一个岛屿,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