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学校也找不到老师来替课,校长只好让她先顶着,既当班主任,又教语文和数学。
鱼实在太多了,船舱根本就放不下,渔民也吃不完,卖也卖不掉。
前世一网大黄鱼赚上千万的事情,在这个年代不可能发生。
夜晚,海岛的星空特别闪亮,肉眼可见的银河悬挂在天穹上。
李多鱼作为一个重生者,不单菜做的不错,还拥有整套完整的海带养殖技术。
见李浩然被自己吓跑,李多鱼笑得很开心,果然这一招,在80年代也很好使。
由于老李跟周晓英一家走的比较近,就收养了她。
80年代初,大黄鱼还是四大鱼,产量虽然没有六七十年代高,但还是有不少的。
而没什么文化的老李也懒得取名,当天就给他敲定了多鱼这个名字。
“没你婶婶漂亮。“
大黄鱼的价格翻了点。
好在最近渔民都去“走货”。
可在这个年代,除了“走货”,投机倒把外,想靠正经渠道赚钱,简直难如登天。
很多人认为大黄鱼是因为敲罟作业才导致灭绝的,其实国家早在63年,就下达了《关于禁止敲罟作业的命令》。
李多鱼一百个不愿意地出了房门后,用门外的水管给自己浇了个透心凉后。
又见炊烟升起
暮色罩大地
九月的海边炎热尚未退却。
没听一会,小胖墩托着下巴不由感慨起来:
从4毛钱一斤,变成了6毛钱一斤。
这让李多鱼很是不爽,教师的工资是按人头发的,工作量多了一倍,可工资却没多大变化。
这鱼太傻,太好捕捞了。
如今认真打量一番,真想给自己摔两巴掌,这颜值一点都不输港台电影的明星好不好。
海鲜的价格,更是低到难以想象。
李多鱼惊讶地看着眼前的小胖墩,这娃该不会能看出,他是重生回来的吧!
正在做作业的小胖墩觉得实在太吵了,便出来透透气,跟李多鱼一起坐在庭院的石条上,一起听来自海峡对岸的靡靡之音。
李多鱼眺望着远处的黑压压的大海,突然安静了下来,既然老天给他重新来过的机会,就一定要让老婆和孩子过上好生活。
出海捕鱼的渔民比较少。
没记错的话,这个时间点,他们正处于海带渡夏苗养殖的探索阶段。
严格来说,周晓英还真不算担担岛的人,她父母是第一批上山下乡的知青,后来一场海难,把她父母带走了。
透过石屋的玻璃,李多鱼发现,周晓英正握着笔,坐在小木桌前不停写着,应该是在备课。
而李多鱼的小舅是廉江水产科技所的研究人员。
“算命先生早就说过,他们八字不合。”
听说,李多鱼出生的那天,担担岛的渔船捕到了有史以来最多的大黄鱼,把整个码头都给堆满了。
上学期两个男老师经受不住诱惑,也辞职跟着大家“走货”去了,导致教师短缺。
在那个年代,担担岛的渔船每次出海捕捞大黄鱼,往往一捞就是上万斤。
看来是时候,去拜访一下这位亲戚里面学历最高的小舅了。
求收藏,求追读,这对新人新书真的很重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