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6日
讲阴谋的时候,视角是个问题。确定了视角之后,怎么写是一个问题。通常分三个层次,外层是主角所见所闻,这是表象,是介绍,能带领读者去看去听,能展现配角的观点和心思;中层是主角心中所想,这是表象后的思考、解读,是带领读者识别现象的本质,能展现主角的观点和思路;内层是主角的行动,这是权衡后的妥协,是迷惑敌人的技巧,能让读者惊叹,感受差距,能展现主角的成长成熟。
2019年6月28日
罗宇和两位叔父回了霍山。用旁白写两罗的一番布置,其实是他们的视角。我察觉到用两个“新人”的视角会不好,尝试用罗宇的视角来改编,但几次都不满。最后还是保留了旁白的形式。
2019年7月4日
早上去上班,孩子一边说“爸爸妈妈别去上班”,一边用小手抹着眼泪。我当时就想,赶快把书发了,先挣一笔钱,别管钱多钱少,先让老婆全职,把孩子留在身边再说。
路上继续往这方面想,今年挣个十万没问题,可以把新房子装修了,孩子就能在新房那边上小区的幼儿园,初中、高中就在马路对面,多方便!
但再想下去,还是不行。现在发书,或许前期可以高歌猛进,但不出一年,速度就会慢下来,继而影响到质量,那最后的结局就不会太好。反而若是慢慢的写,徐徐的发,大概率可以创出一个好成绩。人一辈子的机会其实不多,有一个就要好好把握。
也许是自己太狠心,为了事业可以不管家人。但要做大事,有时候必须有所牺牲,有所忍耐。
退一步想,老婆全职带孩子,孩子就会每天开心快乐吗?也还是会有烦恼忧愁。要是以后遇到更大的困难、更大的坎呢?所以不能一有想法就心潮澎湃,乱了节奏,还是要按计划好的来。
2019年7月7日
写杨行和叶玉婵。视角变化的探索。我想分成两部分,上部分是杨行视角,讲出他心中所想;下部分是叶玉婵视角,讲出她一直以来的想法。这样比上帝视角,两个人同时说话同时心理描写要好。
2019年7月15日
看以前的文想到,以后一章一章发书的时候,可以提前在书评区埋伏,将后面的梗提前抖落出来。比如绿茶那一章,提前匿名发帖说,叶玉婵就是个绿茶,有没有同意的?列举几个事例和段落描述,最好是引起热烈讨论。然后下一章果然名字就叫“绿茶”,讲的也是茶和人品的故事。岂不美妙?
2019年7月29日
在三巨头之外,岔出去写叶语冰和周竹这条线。因为叶语冰要见证罗宇的自强,周竹下一卷就要死了,不写来不及了,还可以带一点大战将至的底层描写。
计划是用闯荡江湖、为民除害的套路,内嵌一个修士女与凡人男的爱情故事,更深层是罗寅夫妇的爱情神话。叶语冰去了一座凡人城镇,感受这里的美好,后来才知道是有宗门庇佑。见到了映月井,这城算是望江楼掌门对女儿追求爱情的默许和嫁妆。
之后叶语冰去了霍山,被姐姐推给罗宇,见证了罗宇的自强,算是第一个小回环。
再后霍青闭关,叶玉婵主持灵丹阁,接受了望江楼的内附,那座城镇也要落入鳄越之手。
周竹奉命来联络望江楼,但他去了丹阳峰找叶语冰,叶语冰醒悟了跟他走,两人隐居去了。
霍青出关,强势维护叶玉婵。其母卫莹跟叶玉婵讲八卦,提到望江楼的历史,算是画上一个句号。
2019年8月16日
近期开始发文,成绩不是很理想,内投一周没消息,发文三万无站短,但我还是保持乐观。
写书也是宣扬正能量。
从小读《拿破仑》传记,那时候就天真的想,最后为什么不能再坚持一下?他的困难再多,能比新中国成立还多吗?***、周总理克服了那么多困难。那时候不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知道“人定胜天”。
但我自己的经验也告诉我,乐观的时候效率更高。比如我又一次因为游戏耽误了写作,如果我自怨自艾,觉得自己就是没毅力,那往往会沉沦好几天;如果我鼓励自己,这是应有的放松,是健身的“欺骗餐”,那通常接下来接天产量还颇高。
所以我愿意宣扬正能量,书中的几个主角们也都是自强不息,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昂扬向上的民族。没有这点正能量,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我们该怎么鼓舞自己呢?在科学、医学等手段都不利时,我们还要不要相信奇迹?难道所有事情都能权衡利弊?文学作品中,恰恰是绝境中的幸运,最能打动人心。
2019年9月3日
小说发了一个月,每天一章,也没多少人看。在知乎上提问,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