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汉末召唤之无敌天下 > 第164章 王羽的制糖计划

第164章 王羽的制糖计划

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
    这就是早期的半成品纸!
    而且,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且质地粗糙,成本高,普及度自然一般。
    等到了东汉时期,蔡伦在京师洛阳任尚方令期间,经常到洛阳近郊收集制作材料。
    经过一番努力后,蔡伦创造了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的造纸术,后来从都城洛阳向其他地区传播。
    但是,纸张的存在,并没有让竹简一类的东西,完全失去用武之地,这是因为竹简本身,具有防蛀功能。
    但是,纸张本身不具有这项功能,一些机密文件本身就无法使用纸张,来进行保存。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纸张和竹简都处于并行的状态。
    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和人们的文化观念有关,人们把名垂青史叫做名垂竹帛。
    所以那个时候,竹帛依然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不过,随着一个饶出现,此后,东汉王朝才逐渐开始大规模用纸,慢慢废弃了竹简,这个人就是左伯。
    左伯,字子邑,东莱掖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善于思考,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和书法家。
    他在精研书法的实践中,感到蔡侯纸质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就与当时的学者毛弘等人,一起研究西汉以来的造纸技艺,总结蔡伦造纸的经验,改进造纸工艺。
    同时,用树皮、麻头、碎布等为原料,用新工艺造的纸,光亮整洁,适于书写,使用价值更高,深受当时文饶欢迎,被称为“左伯纸”。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左伯纸可是非常昂贵!
    但即便如此,也是有一些达官贵人趋之若鹜,就书法家蔡邕都公开言明,非左伯纸不肯轻易润笔!
    可以,在黄巾起义前的这几年,纸张的产量和质量,明显有了不一般的飞跃。
    不过,等到黄巾起义真正发生后,纸张产量遭到了沉重打击,多年的战乱和人口损失,使得书写文化发生了逆流,竹简书写重新成为了主流。
    这是因为,青州可是黄巾之乱的重灾区,在这几十年的地方大乱之下,当地的生活秩序,已经被战争彻底打乱,造纸产业自然得到中断,无法继续生产纸张。
    在当时那个时候,青州是东汉的造纸中心,青州一乱,整个东汉帝国都开始大规模缺乏纸张,自然不得不重新拿起了,笨重的竹简和昂贵的帛。
    纸张书写的历史进程,就此被打断,甚至开始了回溯。
    除此之外,就是简帛长期用于书写朝廷文件、诏令,所以才能迟迟不退出历史舞台,从而被纸张取代之!
    当然了,这也与上层社会的习惯势力有关,三国时期仍然认为最重要的文件,应该铸成钟鼎,其次则书于竹帛,才能长期保存为据。
    其实,一千道一万,就是纸的供应量太少了,以及世家大族不想要纸张大范围流出去,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掌握典籍,控制整个下。
    ………………
    扯远了,回归正题。
    作为世家公子出身的王羽,自然知道其中的猫腻,但他却不能打破这个遮羞布,因为他知道一旦打破,所带来的后果不是现在的他可以承受的。
    所以,哪怕他懂得更高一级的造纸术,也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放出来。
    见李湘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王羽也没有藏私,便将这些窍门进行一一指点,争取让李湘把这些东西弄明白。
    时间就这样缓缓流逝!
    不知不觉间,已经过了将近一个星期,王羽制作的香皂也在王家的传播下,在并州各地得到广泛发扬。
    可以,短短的几时间,王羽就赚数百金。
    不过香皂终究只是道,就像蒋辉的,这东西又不能吃,除了富贵人家使用,一般人根本使用不起来,王羽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把它弄出来,就是为了一样东西打个铺垫。
    而这东西就是白糖!
    华夏之所以闻名于世,不仅仅因为四大发明,还因为诸如其他东西,也是世界首创!
    就比如糖!
    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最早制造出来的糖,就是西周时期的饴糖。
    而饴糖,属于淀粉糖,故也可以,淀粉糖的历史最为悠久。
    饴糖,是一种以米和以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
    自西周创制以来,民间流传普遍,广泛食用。
    西周至汉代的史书中,都有饴糖食用、制作的记载。
    不过这个时候的糖,都是通体发红或者是发黑的蔗糖,虽然甜度尚可,但观感度实在是一般般,像后世的白糖,是等到了唐朝的时候才开始出现。
    而且,这白糖还是印度传到唐朝来的,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的白糖并不十分洁白,一直等到明朝时期,华夏人自己加工,终于弄成真正的洁白如雪的糖。
    而这个方法就是……黄泥水淋脱色法。
    至此,华夏由糖进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