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院而言,大把的票子被他拒之门外。
这次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第一个选项。
到了芝麻胡同的时候,已经收集了二三十斤的杂草柴火。
患者多经验也就越来越多,这种循环,对于磨练技术是很好的。
南屋是兄妹三人的卧室,最里面拉着帘子的是妹妹李映红的临时地盘。
没有被阻拦,李胜利这边也松了口气,要是在后世,家里孩子要在外面过夜,家长多半是不允许的。
在家里、家外转悠了一下,不事耕种的工人家庭,也没有什么荒野求生的工具之类。
你家的那剂药里加了料,一块五一副,恕不议价。”
只是名声不怎么好,手工复位总有偏差的,患者越多,偏差的概率也就越大,这也是没办法的。
做了选择看向屋里,弟弟李建设跟妹妹李映红,已经开始干饭了。
许多患者,在西医那里至少要打石膏的,在李胜利的手中,也就捋顺几下的事儿,甚至都不需要吃药。
但对于家里的孩子,韩金花还是溺爱的,三毛钱加粮票,足够一家人一天的伙食费了。
听了大儿子的要求,韩金花没好气的剜了他一眼,倒也没拒绝。
当看到李胜利肩上的柴火后,老头脸上的表情有些嫌弃。
充足的经验之下,李胜利打眼一看,就知道柳爷的具体症状,这种伤情对他而言,手拿把攥。
自己做了脑补之后,李胜利就出了北屋,刚刚还在吃饭的弟弟妹妹,已经没了踪影。
“老李家的,你这点柴火可抵不了药钱。
这两天在家里闷的慌,正好看看乡下有没有吃的。”
好照子能看清人心,好腿脚能行走四方,两者缺一不可,加上好嘴皮子黑心肠,带上些现成的丹散药丸,有没有医术,都能做游医的。
一八五.二四八.一八五.三五
李胜利的直爽气笑了门口的柳爷,小小年纪大言不惭,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听老李家小子答的干脆,柳爷敛去了笑容,山羊胡、倒三角眼,不笑的时候多少有些渗人。
或许是因为交通不发达,有些时候玩的半径大了,回不了家,互相留宿也是很正常的。
对患者而言,轻轻几下,总有些糊弄的意思,遇上一些不通情理的,还要闹上一番。
一个红点出现在了京郊的位置,看来需要出一趟远门了。
默默想了一下老李家的药方,柳爷的眼里露出了戏谑之情。
“妈,我想捎着去我乡下的同学家看一下。
“呦……
李家的条件一般,他也不可能从老妈韩金花那里要来太多钱。
除了一株看不出品种的老树,院里还立着不少木桩、石桩,这位柳爷应该是个练家子。
你试试也好,但是要一步步的来。
韩金花完全不理会自觉本事很大的李胜利,在枕头底下拿了一沓毛票递给了他。
柳爷的窘迫,无论是环境还是动作,也有反馈。
一路转悠到芝麻胡同,天色已经大亮,路上的行人也多了。
选择二:独立完成,宝物数量不变。’
以前的鬼手一说,多半是贬义的,像他这种实诚的医生,患者、医院都不怎么待见的。
“成!
这种恶性循环,转移到了他的生活上,最终让他来了这边。
如果胆子够大,弄点好煤,劈点枕木、线杆,不仅能拿回家,还能换点零花钱。
复诊率高、实际收入少,医院就不待见他,升职加薪评职称也就无望了。
“他是你亲爹,按坏了怎么办?
这有一块六毛钱,明天你去拾柴火的时候,捎带去芝麻胡同找柳爷再拿一副药。
有些荒芜的院子里,还有后发的小树,这些都是可以作为柴火的。
沉着脸琢磨了一会儿之后,觉得李胜利入门的医书选的算不错,他才点头开口。
家里的粮食定量,让兄妹两人也饿的难受。
因为手法好、花钱少,他的门诊数量一直是最多的。
生计全指着卖以前存的药材,药价虽说高了一点,但老李家的那剂药,绝对的货真价实,药店里也买不到。
中医吃的是悟性跟经验,有骨伤鬼手之称的李胜利,接触的患者数量,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活着都不易,郎中也得吃饭,自从腿坏了,他的饭辙也是时好时坏。
但火车站的距离稍微远了一点,没有一天时间,很难打来回,人少的时候,李胜利也不去火车站那边。
路上只要遇到荒废的宅基地,他就进去转悠一下,一路上也多少有点收获。
“怎么这么多事儿?
碗柜的盘子底下,压了两毛钱还有粮票,早点回来,别不着家。
一来弄了烧柴带不回来,二来人多的地方就有江湖,一个人去那边,容易被人欺负。
面对大言不惭的李家小子,柳爷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