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 第9章 生存之道

第9章 生存之道

来就是赚了,不差这小半碗酒了。”
    本来骨伤科的中医,是不需要摸脉、辩药的。
    正屋的赵满奎存了考教的意思,东屋的赵四海,也在竖着耳朵听着。
    “赵大哥,单方不治病,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
    瓷坛里应该就是地瓜烧了,至于篮子里,则是各种各样的草药。
    每人每月三十斤上下的定量,对于成年人或是接近成年的半大小子而言,完全是吃不饱的。
    酒桌上,海爷很是豪爽,领了第一碗酒,将碗里的地瓜烧一饮而尽。
    一八五.二四八.一八五.三五
    大概的闻了一下,李胜利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从外形上分辨,有白果、黄精、苍耳、银杏叶,其他的草药,则是一小把一小把的扎了起来。
    有了这个念头撑着,这些年咱们洼里,没有一家挨饿的村民,这个,我赵满奎可以排着胸脯说话。”
    比如关节炎、骨髓炎、颈椎病、滑膜炎等等,有专家提出骨病内治。
    来的这段时间,虽说多数时间闷在家里,但他还是去过粮站买粮的。
    兜里有了金块,李胜利的心里也有了野望。
    李胜利拿起一把草药闻了一下,脸色有些变化。
    苞米的产量虽说不如好地,但地瓜跟南瓜可是乌泱泱的满山都是。
    这顿饭的粮票,明天我一块给您。”
    “胜利兄弟,等你侄子们把驴车还给队里,咱们就开饭。
    单方不治病,也是他偶尔听说的,刚刚的药材,也有考教李胜利的意思在里面。
    村里的自留地多,有山有水的吃食也多。
    “赵大哥,上面不查吗?”
    然后慢慢的咂着嘴,回味着烈酒过喉的滋味。
    “海爷,头酒可不兴用来泡药酒,那里面有甲醇,外用也会中毒的。
    这是咱们自酿的地瓜烧,牛栏山的酒曲,香甜不上头。
    李胜利的话,也勾起了赵满奎的谈兴,又喝了一碗地瓜烧,他也打开了话匣子。
    这个时候,能带着全村人混个肚圆,绝对是个能耐人了。
    赵四海喝了,赵满奎也是一饮而尽,将酒碗翻给李胜利看一下,这才等着他端碗喝酒。
    这是威灵仙,能解毒消肿,可以煮一下让海爷喝一点。
    对于药材,赵满奎也很了解,李胜利口中的威灵仙,就是山里的大叶铁线莲。
    咱们靠手艺吃饭,也不犯法不是?”
    乌头酒,里面的配料不少,外敷所用,简略一些,也勉强有点作用,擦拭一下,起码海爷今晚不用遭罪了。
    洼里村是丘陵地带的村子,村子附近不仅有山岭土坡,还有一个不小的水泡子。
    “爷们,今晚亏了遇上你,不然我老头子就扔在山里了。
    “赵大哥,这是草乌、有毒的,可千万要放好。
    咱们吃的好,他们吃的饱。
    咱们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唯一的手艺就是种地打粮。
    “胜利兄弟,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你是我爹的救命恩人。
    匆匆进屋的赵满奎先是告诉了李胜利开饭时间,这才将手里的篮子跟瓷坛放在了方桌上。
    我们洼里的地瓜吃不完的,都在京郊换了小米、白面。
    虽说算不上山村,但也山水齐全,对比京郊的农村,洼里这边条件算是好的。
    正在炕上驱寒的赵四海,显然是个喜饮之人,对酒的态度比较吝啬。
    饭上桌的功夫,赵满奎也大致介绍了一下家庭情况。
    许多人家宴客的菜品,可能就是摆设,放在桌上看看还成,吃下去是要坏肚子的。
    作为村支书,赵满奎或许不怎么称职,但作为村里的带头人,他是完全够格的。
    蒲公英、牵牛用不上,留着好了。”
    俗话说的好,萝卜白菜保平安,苞米地瓜赛神仙。
    城市的定量是固定的,即便将细粮换成粗粮,一样吃不饱,当然也是饿不死的。
    “赵大哥,这驴车不是你家的?”
    甲醇不仅喝到肚子里会中毒,表皮吸收的作用也差不多。
    山上的零散地,就适合种些苞米地瓜,咱们家不缺你一口吃的。
    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岁数大的妇女是海爷的老伴姜大妈,年岁小的那个是赵满奎的二女儿。
    赵满奎的婆娘,借着村里歇工的间隙,去了城郊的娘家送粮食。
    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斜倚在炕上的赵四海也发了话。
    你岁数小,没有经历过困难时期,那时候亏得家里的孩子还小,不然真得饿死几口人。
    由此可以看出,老赵家的家风也是森严的,大人不动筷子,孩子只能忍着。
    酒是稀罕物,不能浪费了,想到自家厢房,还有酿酒时存的头酒。
    闷闷的嘟囔了一声,赵满奎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说什么。
    十六七岁的西医,赵满奎见过,中医却是没有的。
    赵大哥,找个小碗过来,待会儿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