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王,你有什么见解?”宁淳意兴阑珊,不紧不慢品口中的解酒茶。
他很想从皇子们口中听到不一样的答案。
但显然他失望了,每个皇子的大差不差,顶多给杜明锦再加上几桩罪状而已。
可是,内心里他并不想给杜明锦定罪。
因为同上官云,柳青一样,这个杜明锦不属于杨为先和萧统任何一方。
这样的大臣更忠于他。
还有一点,任何帝王都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势力过大,即便他是将来的储君。
儿子大了便会挑战父亲的权威,这不仅适应于民间,也同样适应于皇家。
因此,历史上皇家才会有那么多子弑父,父杀子的惨案。
原本这次杜明锦的案子,他没放在心上。
直到他发现太子与三皇子在这个案子上似乎达成了默契。
这引起了他的警惕,太子与三皇子斗,他则得利,合,他则受损。
显然,如今太子背后的杨为先和三皇子背后的萧统在某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那就是先合力对付他这个皇帝的心腹大臣。
而他可是要让这些大臣充当秤砣的,太子势力大了,便把秤砣压给三皇子增重。
相反就压给太子。
现在,他们要拿掉秤砣,再继续斗,他还如何维持朝堂的安定?
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想给杜明锦顶罪,在掺沙子这件事上也没有治罪宁安的原因。
可是,眼下大臣们还在纠缠不清,如果找不到证据,杜明锦污蔑上官这条罪名便坐稳了。
为了平息众臣的愤怒,不定还得连东海王也要惩治一番。
“父皇,儿臣的答案就在刚才的一桶姜山郑”宁安道。
无论其他皇子怎么,这都是他答案。
反正只是答题,对了最好,错了他还有报社这个后手。
众人再次面露疑惑之色。
不过这次没有人再出言讽刺,六皇子刚刚出丑,他们可不想紧随其后。
“哦?”宁淳略微意外。
礼物的事,宁安的确让他高兴了一阵。
但对于杜明锦案,他是真的没有对东海王期望什么。
知子莫若父,对他而言,东海王也就比八皇子强上那么一点。
“父皇,请让儿臣上前为演示一番。”宁安继续道。
“好。”宁淳点零头,他想看看东海王有什么招数。
萧皇后又紧张起来,她忙道,“安儿,实在不会,也不要勉强自己。”
宁安的“一统江山”已经给她意外惊喜了,她不想宁安再闹出点意外,前功尽弃。
宁安笑了笑,只是给了萧皇后一个“你放心”的眼神。
来到宁淳面前,宁安提起木桶,轻轻敲了敲,然后附耳对宁淳了几句。
宁淳脸色微变,随即缓缓点头。
接着,他叫来韦山,吩咐了几句。
似乎对家宴一下失去了兴趣,宁淳道,“今日的家宴到此为止,你们各自回去吧。”
众人齐声应了声是,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每个人都想知道宁安到底对宁淳了什么,让他心情大变。
齐齐应了声是,众人三三两两离开大殿。
宁安也慢悠悠向王府而去。
……
百香楼。
字号包间,杨为先正与数位大臣畅饮。
户部尚书卢琦正在其内。
此刻众人皆有些醉意,卢琦问道,“杨兄,为何这些日子没有见到茗香姑娘?不会太子在金屋藏娇吧?”
众人闻言,纷纷笑了起来。
杨为先一对虎目隐含笑意,淡淡道,“太子倒是想,可是没有我的允诺,他敢?”
“哈哈哈…杨兄果然调教的好,如此,等将来太子登基,杨兄便可权倾朝堂,做个幕后子了。”一人向杨为先拱了拱手。
他名郑阔,乃是大宁七大门阀之一郑家的家主,担任大理寺卿一职。
其余五人,包括卢琦在内,分别是王元直,李显,赵牧,崔迎祥。
中秋时节,乃是家人团圆之日。
不过杨为先为彰显七家门阀为一体,便提议每年中秋,七家家主相聚宴饮,寓意七家为一家。
其他六家自然没有意见,毕竟七家门阀相互通婚,多多少少沾亲带故。
且为了对抗关陇贵族以及因科举而逐渐斩头露角的寒门大臣,他们更有报团取暖之意。
“郑兄,这话不能出来,藏在心里就行,否则传出去,萧统那只要死不死的病虎又得在皇上面前告状了。”王元直道,他如今担任礼部尚书一职。
其他听他表面上规劝,实则在调侃萧统,也都笑了起来。
赵牧冷笑一声,“他萧统也只有这点本事了,当年若不是关陇贵族拼了命支持他,他又如何能在军功上比得上我。”
礼部尚书李显道,“赵兄的极是,一个金吾卫将军的确委屈你了。”
大宁御林军共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