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秦国曾以此为屏障,击败五国联军,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刘邦的守将认为占据雄关天险,就可以轻易地阻挡外敌,心里不觉松懈。深更半夜,英布乘守将不备,带领英勇壮士五人从函谷关左侧的陡峭处,绳而上,其余人由蒲将军率领,隐蔽在关前一里路左右,五干人马居高临下,万箭齐发,英布在暗处,敌人在明处,守卒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像倒草个子一样栽下关来,没用二个时辰,他们就攻下函谷关。
项羽大军挺进函谷关,屯兵于鸿门。鸿门内,亚父范增正在和项羽说话,“刘季过去住在楚国的时候,谁都知道他是个无赖之徒,又贪财,又好色,看见女人就直眼。现在他进了关,咸阳城里金银财宝,绫罗丝缎,应有尽有;美女如云,粉黛如簇,可他既不图财物,又不占美女,却退驻霸上,约法三章,收拢人心,可见他的野心不小。我听说刘季有龙影缠身,不如项王早早图之以绝后患!”项羽有所顾虑,说“我和他曾结拜为兄弟,怎么能反目为仇,互相残杀呢?再说除了刘季,六国那帮人还能容的下我?我们还是先静观其变吧!”
这时恒楚也劝道“现在刘季之所以没和你公开反目,是因为他兵力不足的缘故,待他羽毛丰满,到那时可就晚了。我这里还有刘季军中左司马曹无伤的人,曹无伤是范增先生安排过去的,他派人汇报说刘季现在虽然退驻霸上,可那只是做给你看的,他已经向关中百姓说过,先入关者为王,意在表明自己就是关中王。听说他还准备和秦王子婴分治秦国。刘季派人驻守函谷关是准备看看将军的态度,将军要抓紧时机才是。”
项羽听后,勃然大怒,“天下竟有如此忘恩负义的小人?当年如果没有项梁收留他,他哪有今天?我要灭秦替楚国、项家报仇,他竟然要和子婴分治秦国,这不是要跟我作对,传我命令,明天一早,大飨兵卒,进攻霸上。”一声令下,四十万大军听完各个精神备战,信心十足!
同时项羽的叔父项伯也去了刘邦军中。项伯当年杀了秦官,逃往下邳,穷困潦倒之时,是张良解囊相助,所以项伯遥望霸上,越想越觉得有责任去把张良带到这边。项伯趁大军熟睡之际,骑快马来到张良居处,张良听说项伯前来,忙出门迎接,项伯说“刘季入关派兵驻守函谷关,想拒项羽于关外,项羽大怒准备明晨大举进攻霸上。你想想看,刘季的军队能是对手吗?赶快和我一块逃离刘季军营,不然就要和他们一块儿白白地送死!”张良听后,心里一惊,他对项伯说“韩王派我送沛公入关,然后回韩国。现在我若随你回鸿门,不从王命,为不忠;见刘邦有难,而不救,为不义;不和刘邦告别而私下逃离,为无情;不忠、不义、无情之事,哪里是我张良所为。请左尹稍等片刻,待我和沛公通告一声,如果能有万全之策岂不更好!”项伯一时为难,张良劝道“谁做王,与我无关,到头来我还是韩司徒。只是沛公与项羽本是一起磕过头的世兄弟,我们能使他们重归于好,岂不是好事一桩?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啊!”项伯想想也是。
张良立马进去把事情告诉刘邦,刘邦吓得脸色苍白。他垂头丧气地望望萧何曹参,又望望张良,急切地说如之奈何?张良问道“派兵守函谷的办法,是谁想出来的?”刘邦说“我想派兵守住函谷关,当年不是有怀王之约,先入关者为王,项羽若有信义,自然该知难而退,那么秦地就属于我的了,我就可以称王了。没想到项羽竟然攻破了函谷关,这下惹了大祸,我们怎么办才好,难道要眼睁睁看着项羽把我吞了?”张良说“这事只有请沛公自己向项伯说清楚,表明自己和项羽亲如手足,情同兄弟,没有丝毫背叛项羽想关中称王的意思。”刘邦道“那项伯在何处?”张良说“在我住处,他当年杀人,到了下邳,是我救了他。”刘邦又说“此人倒是可交,那你和他谁大?”张良说项伯大。刘邦说“你请他进来,我以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他。”
张良回来,见项伯还坐在那儿,就请他去见刘邦。沛公摆好酒席,恭恭敬敬地请项伯坐上位。刘邦为项伯敬酒,一阵寒暄之后,刘邦小心地说“我进关以后,咸阳的所有财物,一切都保存完好,丝毫没有侵犯;吏民都造册存籍,库存皆加封保留,就等我兄弟项羽过来验收!我之所以派遣将士守函谷关,完全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窜入,或怕有其他特殊变故,难道左尹和项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