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 第128章 商君之法

第128章 商君之法

    “留下这对母子。”
    “而在下,之所以将其接到成都来 ”
    “不是为了那妇人,而是为了姜冏之子,姜维。”
    “也就是刚刚那孩童。”
    “哦?这是为何,莫非那孩童,有什么过人之处?”诸葛亮依旧疑惑。
    为此,独孤言只好撒了个谎。
    “确实如此,那孩子,吾听闻,极为不凡。”
    “若是加以教导 日后,必然是名动天下的奇才。”
    听到这里。
    诸葛亮算是明白了。
    看来,独孤言说要将那孩子托付于他,就是想让他教导啊。
    “如此,便拜托孔明了!”
    独孤言也好,诸葛亮也罢,又或者庞统法正他们。
    都会慢慢变老。
    而姜维,周不疑他们,还有创建学府的目的,都是为了以后有人才可用。
    周不疑陆延还有姜维,他们三人分别拜独孤言和诸葛亮为师。
    这就已经注定了,他们日后,就是大汉的最顶层的三人。
    随即,他们两个人就往城郊而去。
    自然是为了去视察一下红薯的推广。
    不知过了多久。
    他们来到了一处村庄。
    然后找到里正。
    里正,也就是相当于村长一样。
    管理村子的事务。
    这里是陈家村,里正是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
    一见到对方,独孤言便问:“老里正,不知红薯在村子里推行得怎么样了?”
    然而,里正听到这话,面露苦涩。
    “两位大人,那什么番薯真的能亩产几十石?”
    里正有些不相信的问道。
    在他看来,世间怎么可能有这种东西嘛。
    如果有,那谁还会挨饿?
    闻言,独孤言皱皱眉!
    看这里正的表情就知道。
    红薯苗,肯定还没种到地里去。
    好家伙,那苗要是枯萎了,那独孤言就要骂娘了。
    那可是他花真金白银的名望值,买来的。
    “究竟怎么回事,吾不是让你务必在全村推广么种植么?”
    “莫非你没去推广?”诸葛亮有些愠怒的问道。
    一万根苗,在附近的几座村子,每户都是分得两百多根。
    “大人,并非老朽没去执行大人交代的事,实在是无奈啊!”老里正叹了一口气。
    “大人之前分发的那个什么红薯苗。”
    “说产量可以达到亩产几十石,但是乡亲们不相信啊。”
    “每家的壮丁就那么多,谁又愿意荒废自家的田地,去种什么红薯。”
    显然,不仅是老里正,还有村民们,都不相信红薯能产那么多量。
    如今这个时代,确实也是壮丁少。
    大部分都是被抓去,或者自愿去当兵了。
    家家户户能做事的人,都有事情安排。
    独孤言听到这里,知道他是欠考虑了。
    虽然说可以强行执行,但是还是免不了有些村民随便乱种。
    “阳明,如此,该如何是好?”诸葛亮这时皱眉问道。
    闻言,独孤言没有马上回答。
    而是先思考一番。
    种这些红薯,其实最多也就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搞定。
    而现在,村名连一天的时间都不愿意拿出来
    若是换在后世,或者独孤言不需要名望值。
    那他完全就可以不必管这事。
    爱种不种,他不强求。
    但是,现在,却是不得不让他们去种。
    一个国家经济的强弱,就看普通人,能不能衣食无忧。
    想到这,独孤言倒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于是便对诸葛亮道:“孔明可知昔日商君之法乎?”
    “立木之法?”
    “正是!”独孤言点点头。
    秦国时期,法家著名的商鞅 为了变法。
    然后在城的一边,放一块木头。
    承诺,只要有人将木头搬去城的另一边,便赏赐五十金。
    结果基本没人去搬。
    但是人那么多,总有那么一个想试一试的。
    于是当有人将木头搬去城的另一边时。
    商鞅立马将五十金赏给那人。
    从此,这个信字,就立起来了。
    这为后面的变法,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而秦国之所以那么强大,很大原因也是因为变法。
    “此法倒是可行!”诸葛亮觉得。
    随即独孤言便对老里正道:“里正 你去通知所有村民。”
    “就说,凡是第一个种植番薯者,赏五十金!”
    “另外,等成熟季节到了,凡是种植出番薯,都有赏钱。”
    说着,独孤言还让人拿出五十金。
    当然,这里指的金,其实是黄铜五十两。
    开玩笑,五十两真的黄金,那折合成后世的软币,那可是一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