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技术交流大会如期举行,全厂上下都忙得热火朝天。
墙上挂着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各种积极奋进的标语。
广播站里于海棠的朗读着激昂向上的文章。
初到后勤部门的宋玉兰也忙的脚不沾地。
厨房里更是水深火热,所有人都忙的满头大汗。
期间还有杨厂长还带着兄弟单位的领导参观了各个食堂。
许多领导对食堂的环境卫生提出夸奖,让食堂的职工很是骄傲。
参与这次交流会的人数多达百人,而且不是技术骨干就是各单位领导。
招待这样的客人,伙食标准自然要大幅提高。
中午职工食堂做的是猪肉炖粉条、肉炒豆角、木须肉、地三鲜和西红柿鸡蛋汤。
这伙食让本厂职工吃的狼吞虎咽,这菜比过年还要丰盛。
兄弟单位的技术骨干更是吃的满嘴流油,一边夸奖一边羡慕。
对比红星轧钢厂的伙食,自家厂里的伙食简直没法吃。
用料寡淡抠搜不说,这味道更是差的十万八千里。
小食堂里宾客满座,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让人赞不绝口。
各单位领导的夸奖羡慕,让李副厂长笑的合不上嘴。
期间还特意请曹卫国过来敬酒,也算是露了露脸。
听说不光些菜是曹卫国掌勺,食材也是曹卫国采购的。
不少领导都眼睛放光,想要将曹卫国挖走。
厨艺好,还能搞物资。
这是一个能干事儿的人才。
这年头建设祖国重要,但为祖国建设也需要吃饱肚子。
长达三年的自然灾害,所有人都被饿怕了。
跟领导们混了个脸熟,曹卫国就返回了厨房。
这一屋的领导级别最低的都是正处级。
正科级别都没资格上桌,更别提他这个副科级了。
回到厨房后,曹卫国用心的做菜,拿出最好的手艺。
正餐做完后,还做了几道餐后甜点。
驴打滚、荷花酥、马蹄糕、豆沙糕……
这让领导们吃的很是满意,纷纷夸奖糕点做的美味。
酒足饭饱后,所有人都回味无穷。
对这段饭是赞不绝口,没有一个人不满意。
这让李副厂长赚足了面子,心中也落下一块大石。
只要把这些领导干部招待好了,这次交流会就成功了九成。
下午,技术骨干们在车间比武切磋。
领导们和工人们激动的围观,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对一个国家来讲,就要有民气,对一个队伍来讲,就要有士气,对一个人来讲,就要有志气。
这三股气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年轻的国家!光荣的工人!朝气蓬勃如同旭日东升!
各单位的技术骨干展现出高超的本领,展现出工人的风采和精神。
易中海作为八级钳工也参与了技术交流。
不管他的人品怎么样,但钳工技术确实令人佩服。
也难怪能得到厂里的重视,培养出一批能力出众的徒子徒孙。
享受着工人们的掌声和领导的夸奖,易中海感觉自己又行了。
趁机跟领导抱怨了几句,给第一车间的主任上了眼药。
这可把第一车间的主任吓得额头冒汗,心里恨死了易中海。
技术交流会圆满的结束,各单位的技术骨干都有收获。
下班后,杨厂长在小食堂几个兄弟单位的领导。
曹卫国被迫无偿加班,只能让宋玉兰先自己回家。
留在厨房做了几道菜,李副厂长的秘书找了过来。
通知曹卫国到小食堂吃饭,接下来的菜交由其他厨师。
不同于中午高官满座,晚上这顿小灶档次低了些。
除了几个兄弟单位的领导,其他都是轧钢厂的干部。
曹卫国上桌后先敬了一圈酒,随后安静的当起听众。
途中留下了放电影的许大茂过来敬酒。
不出意外的拿出三大一小的绝学。
到了曹卫国这儿,许大茂也要来个三大一小。
曹卫国哪儿好意思,急忙劝阻了许大茂。
吃过晚饭,许大茂在会议室放了一场上甘岭。
《上甘岭》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故事片,影片于1956年上映。
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在上甘岭守卫的人民解放军,面对比我方多得多的敌军,没有丝毫退缩。
选择了顽强抵抗,以此拖延敌军时间,粉碎敌人阴谋。
连队在连长的带领下,与敌人浴血奋战。
虽然坑道里的环境恶劣,还面临着断水断粮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