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 第137章 这根本就是评委的劫难。

第137章 这根本就是评委的劫难。

    第137章这根本就是评委的劫难。
    李景霖摇了摇头。
    有时候吧,这里面牵扯的东西还是挺多的。
    若是在自己专业里,遇到一些事情,那站出来是完全没问题的,可是,其他的行业,还是最好不要乱说,不要说太多。
    很快。
    大会展开。
    大家认真听讲。
    在会议结束后,则是各有各的安排任务。
    李景霖则是在第二天。
    直接便来到了大剧院。
    展开评委工作。
    这一次的音乐类非遗文化全国文创大赛.是在这里“海选”。
    当然。
    说是海选。
    但能够走到这里的,也就只有两百组节目。
    “李教授来了。”
    其余的几位评委,见到李景霖的到来,也都露出了善意的微笑。
    曲艺协会的,戏曲协会的,民族协会的,民乐协会的,或是一些资深的音乐家。
    一共有六人。
    李景霖一一打过招呼后,在评委席上坐好。
    准备开始评审工作。
    很快。
    第一个演出者便走了出来。
    这是来自于浙江景宁的一位非遗文化传承者。
    畲族民歌。
    畲族民歌的传承,两处在江浙,一处在福建。
    畲族文化,没有文字,只有语言,他们的文化全靠民歌传承,而他们的民歌,又没有曲谱,全部是口口相传,能存活至今,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也是急需要保护的一种文化遗产。
    在表演结束后。
    曲艺协会的一位刘姓评委皱了皱眉。
    这个民歌的表演,让刘教授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
    四下看了一眼,发现其他的评委们也在沉思。
    迟疑了片刻,便开口说了起来。
    “我其实不是很了解畲族的民歌。”
    “在我个人看来.这个表演,很有民族气息,但是关于乡土的气息味道还是淡了点,感觉.更偏向于针砭时弊,而且,内容全都是在善恶的讨论,人性的讨论上,这样的话”
    这是一个很冷门的非遗。
    若是不了解的话,的确容易将其归类成民歌,然后戴上民歌特有的有色眼镜。
    听到了这位评委的话。
    李景霖的眉头顿时挑了挑。
    还没等刘教授说完,便微笑着轻轻开口。
    “刘教授,畲族民歌,的确很有点冷门.”
    看到李景霖插嘴。
    刘教授并没有不满。
    而是下意识的闭上了嘴。
    虽然,打断显得很突兀。
    但很明显。
    自己和李景霖无冤无仇,他根本没必要去打断自己的发言,来得罪自己。
    所以。
    唯一的原因.
    可能是因为自己说错话了,这年轻人在帮自己救场。
    于是,刘教授便若有兴趣的看向李景霖。
    “我还真不太了解畲族民歌,李教授,您能解释解释?”
    李景霖微笑着点了点头。
    倒也没藏着掖着。
    “畲族民歌吧,的确也和大部分民歌一样,可以叙世事,陈志趣,寄幽思,诉衷肠的抒情,但也有记时令,劝耕织的内容,因为,畲族文化没有文字,全靠民歌口口相传。”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特色点,便是以歌辨亲疏,识褒贬,度优劣,正人心。”
    “他的作品,看似针砭时弊,与民族文化有些背离,但其实,这恰恰是蕴藏在畲族文化之下,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容易能够与现代流行相互呼应,结合的一环。”
    听到李景霖的解释后。
    刘教授额头冒了冷汗。
    旋即不着痕迹的,对李景霖露出了感激的目光。
    毕竟。
    这第一个节目,还真是邪门。
    绝大部分的民歌,大部分是以老百姓的劳动生活为主。
    或许有针砭时弊,也有善恶讨论,人性讨论,但那一般不会这么多。
    大部分,这类的内容,不是以歌曲,而是以故事,或是民俗传说的方式来传承下来的。
    但畲族不太一样。
    没有文字的他们,一般会用民歌来记录这些,并且用民歌来讲故事。
    微微一笑。
    将这小小的突发情况一笔带过。
    比赛继续进行。
    其实,这并不是刘教授见识浅薄。
    非遗音乐那么多。
    不可能有人对每一种文化遗产都如数家珍,研究的多么透彻。
    就比方说,仅仅是一个“薅草锣鼓”.
    就可以有江西一处,江苏一处,四川两处,湖北五处加起来共九处完全不同的风格。
    仅仅是分辨一项。
    都有可能直接让一个音乐巨佬头皮发麻。
    这便是术业有专攻。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个音乐类的非遗比赛,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