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娱乐:这个外卖小哥,技能有点多 > 第89章 鉴定瓷器不需要戴手套的吗?

第89章 鉴定瓷器不需要戴手套的吗?

    “青花瓷虽早在唐朝就出现了,但品质一般。
    后经五代、宋辽金到元,因蒙古皇室崇尚蓝白这类色彩,青花瓷工艺才获得脱胎换骨的质变突破。
    也因此,被后世的我们,称为元青花,每一件都能拍得高价。
    既然元青花这么贵重,为何真正看到的,只有那么几件?
    那是因为,元青花不仅是是皇室御用之物,还是与外邦交流的重要器物。
    这就导致了国外留有不少件元青花,反而国内数量不多。
    元朝从游牧转为帝国,需要大量资金。
    而当时波斯地区,经济发达,并且盛产黄金、绿松石等珍贵宝石。
    那里的人,对瓷器十分追捧,且由于宗教信仰,蓝、白两色是宗教信徒追求的色彩。
    于是,把瓷器售卖给波斯人换取财富,元青花就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
    甚至,为了让波斯人一眼就看中元青花,一些西域的陶工被带来一起制作。
    这也就导致了元青花的整体形态,充满了异域情调。
    并且,元青花上色所采用的‘苏麻离青’苏料,早已经失传。
    明,清两代没有元青花仿品,量少也就情有可原了。
    换句话说,如今在市场上流行的元青花,要么是元代真品,要么就是现代仿品。
    如此一来,真假也就好辨多了……”
    一段话下来,南夜说得是口干舌燥,但这仅仅只是元青花的部分历史而已。
    讲这些,当然是后面用得上!
    几位老学究频频点头,南夜能说这么多,说明对元青花还是有一定研究的。
    柳学驰笑了一声:“我感觉他给我们上了一堂普及课,哈哈!”
    南夜尴尬地摸摸脑袋,他当然听出柳学驰的调侃。
    对于几个老学究而言,哪能不知道这些基础知识。
    他们嫌弃的是南夜迟迟没有进入正题。
    其实南夜这样做,是为了解释给直播间里的人听的。
    既然选择站出来装逼,那不得顺便收割一波情绪值。
    柳学驰继续道:“既然南夜都说到这里了,那我就多说两句。
    其实明,清,两代仿不出元青花,除了苏麻离青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元青花的绘画工艺,那都是超一流的,后人很难与之比肩。
    大气、豪放、潇洒、飘逸……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元青花都是一等一的画家在上面作画而成,元代王渊,柯九思,赵雍,王蒙,赖庵等等。
    这些人都去过景德镇,为元青花绘过画。”
    听到柳学驰的话,很多人都惊了:
    【真的假的,元代四大画家之一的王蒙也给元青花做过画?】
    【都是出名画家所做,怪不得元青花如此稀少。】
    【据我所知,王蒙很少在瓷器上作画。元青花更多的是王渊和柯九思两人所画。
    如果哪件元青花确认是王蒙所作,那价格恐怕高到离谱。】
    【……】
    柳学驰摆了一下手势,示意南夜继续。
    南夜也没有客气,直接问道,“我可以上手吗?”
    “当然可以!”柳学驰并未拒绝。
    不上手就能看出真假,那是神,不是人。
    看着南夜没戴手套就上手,很快就有人提出疑问:
    【鉴定文物不需要戴手套的吗?】
    很快就有一个网名为“糯米瓷”的网友站出来解答:
    “不戴手套才是对的,人手上的汗液仅仅由水和盐构成,不会损害瓷器表面。
    除非用利器划伤或者浸泡在具有腐蚀性的液体中才会受到损害。
    另一方面,戴上白手套接触光滑的瓷器,很容易将瓷器不慎摔落,进而毁坏文物。
    一般人可赔不起啊!
    就算赔得起,那也是破坏文物,会被唾沫给淹了。
    而且专家需要用手去触摸,来感受瓷器表面的胚体和花纹,通过触感才能鉴别瓷器真伪。
    所以鉴别瓷器,通常不戴白手套。
    戴手套的,要么是外行,要么是骗子。”
    【豁,原来还有这样的说法,学到了。】
    【以后有戴手套鉴瓷的节目或者直播,可以直接划走了。】
    【那这样是不是说明,南夜真的有鉴定瓷器的功夫在里面?】
    【恐怕是这样了,先听看看他怎么说的……】
    翻看一会后,南夜抬起头来:“鉴定真伪,首先看的就是器型。
    细看口沿、颈、肩、腹、足底等,判断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征
    接上面的话,元青花的外形,充满异域风情。
    这导致元青花的外形都比较奇特。
    但就算如此,瓶,罐型元青花依然保持着一个特点。
    罐口与圈足的直径,相差不多,甚至相等。
    在这点上,我手中这个罐子是符合的。”
    众人一看,还真是这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