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娱乐:这个外卖小哥,技能有点多 > 第175章 最初的琵琶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第175章 最初的琵琶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北尘老师,我们今天没课,就是想来听听课!”
    “听说今天有新老师,我们过来瞧瞧!”
    北尘秒懂,不就是为了南夜而来的吗,还需要这样遮遮掩掩的?
    “那行,你们自己找位置,不要影响到听课的同学,不然我只好赶你们出去了。”
    于是,教室后面的空位,此刻也挤满了人,窗外还有不少学生在那拍照。
    完全可以用人满为患来形容。
    “那我们现在开始讲课吧!
    上几节课讲的是笛子,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民乐之王——琵琶!
    讲琵琶的技巧之前,我们先让对于历史颇有研究的南夜老师,给我讲讲琵琶的历史吧!”
    南夜刚想听听北尘怎么讲课来着。
    结果还没开讲,自己就先被点名了。
    这算怎么回事!
    现在总不能说自己啥也不知道吧,那可就糗大了。
    那他《秦王破阵乐》从古乐谱整理而得,就成了笑话。
    幸亏,在来帝都之前,他就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看着北尘将讲台站出来,南夜硬着头皮走上去。
    突然间站在这个位置,当真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主要还是一点心理建设都没做。
    “咳咳……我今天是被你们北尘老师是骗过来的。
    他说要上课,那我以为是来听课的,我还兴致勃勃地想要旁听一下来着。
    结果他自己站在讲台上了,也不提前通个气。
    你们说气不气人!
    我是一点准备都没做,要是讲得不好,大家就当个笑话听一听哈!”
    南夜也不避讳,直接当面吐槽北尘,让在场的学生都忍俊不禁:
    【哈哈哈哈,这两人太好玩了,这算不算在坑队友?】
    【没事的,南夜老师想讲什么就讲什么,反正有北尘老师兜着不是……】
    南夜打开讲台上的电脑,发现里面空空如也。
    “你们北尘老师不称职啊,居然连ppt都不做!”
    北尘额头一黑,你丫的还吐槽上瘾了?
    我都是现场实际操作的好吧,要ppt干嘛?
    没有ppt的话,南夜只能将脑中的东西搬出来:
    最早有关于琵琶的记录,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最初的琵琶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唐朝诗人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可以加以佐证。
    秦汉出现的琵琶,其实叫做批把。
    都是直柄,圆形共鸣箱,视为直颈琵琶。
    到了魏晋的时候,人们为了与“琴”、“瑟”等乐器统一固定好名字,才称为琵琶。
    有意思的是,在西晋的竹林七贤之一、音乐家阮咸。
    就很喜欢用此类乐器,所以后来人就称圆形共鸣箱的批把为“阮”。
    在南北朝的时候,一种梨形身材的四弦乐器从西域传了过来。
    人们将这两种乐器结合,才有了现在的琵琶。
    而真正巅峰的时候,应属唐朝了。
    特别是在琵琶制作上,更是达到了巅峰状态。
    宫中宴乐用的琵琶用料,都非常有考究,质量上乘。
    当时,小日子遣唐使来大唐观摩后,带走了许多宝贝,其中就包括一件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这是留存于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一把拥有五根琴弦的琵琶。
    它由紫檀木制作而成成。
    琵琶正面为紫檀捍拨,上面有螺钿树木。
    下方是骑在骆驼背上的胡人,手执琵琶,边走边弹。曲声悠扬,引来飞鸟起舞、骆驼回首。
    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当年的丝绸之路。
    其精美程度,即便到了今天,依然被视为小日子国宝。
    不过,这也成为我们国人心中,一个抹不去的遗憾和不甘……
    ……
    南夜处处引经据典,对于琵琶历史的清晰程度可见一斑。
    北尘在一旁也是连连点头。
    正如南夜所说的一样,他没有做任何准备,就可以讲得这般完整。
    若是给他时间准备呢?
    那效果,恐怕要再好上一倍。
    接下来的时间,就由北尘开始讲课。
    只见他抱着一把琵琶,面对着学生。
    然后将琵琶的结构,把位,左右手指法等等,一一道来。
    再加上他对于琵琶的独到见解,确实是专业性很强的一堂课。
    直到快9点的时候,他才歇了一下。
    “还有5分钟就下课了,我也讲累了,剩下的时间,就给大家弹一首吧!”
    南夜坐在一旁,当真是昏昏欲睡。
    主要是北尘讲的这些东西,比较基础,他都会,所以听起来就有点乏味了,
    如今听到北尘要演奏一曲,瞬间来精神了。
    台下的学生,大多也是如此,瞬间精神抖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