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与沈大人同席!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与沈大人同席!

    “这是他们在朝中相交应答之简,源自魏良才安排的人,截于京畿外驿馆。你若细看,字字皆藏锋利。”
    朱标展开纸卷,细细一读,只见其中数语写得尤为露骨:“太子素善文名,然一味拥书生为辅,恐志不及国,终为世间笑耳。”
    “今局未稳,宗藩之力尤在。标若前行不顾,覆舟亦非远事。”
    朱标合卷,面沉如水。
    “好一个‘覆舟’……”他冷笑,“果真以为我只知纸上谈兵,便能坐视他们暗通宗室?”
    朱瀚饮茶一口,语气平淡如水:“你若动他们,需有十成把握,否者一动即乱;你若不动,他们便如黑潮潜流,终会引来大灾。”
    朱标缓缓点头,却忽而道:“皇叔,我已想好一策,可借士林之力,先撼动他们根基。”
    朱瀚挑眉:“你说。”
    “《问心檄》一出,士林风头已归我手。若再设一场‘文问大比’,命三院共选才俊,与朝中文臣旧派辩论国策,择贤入阁,可破旧格。”
    朱瀚闻言,眼神亮起:“你欲以士子入阁,破宗藩文网?”
    朱标起身,立于帐前地图之前,手指一点江南,点在徽州、临安之间。
    “江南世家,历代文脉不绝,许多旧臣之后藏身于此。宗藩暗系文派,皆藏于这些士族清流之下。我要调三院才子,与之辩议,从朝议文风起变,自下动摇根基。”
    朱瀚微笑颔首,语含赞许:“一石三鸟。”
    “皇叔明鉴。”朱标笑道,“其一,拔士林之才,补我朝中之虚;其二,以文破名,拆宗藩之盾;其三,立我新政之势,使朝野知我非唯仁者。”
    “但……”朱标语气微顿,目光深远,“此策虽善,需一人主其局,得士林敬服,又不惧朝中旧臣忌惮。”
    朱瀚轻笑,答道:“你想让谁去?”
    朱标转头凝望朱瀚:“皇叔你,或沈昊。”
    “沈昊?”朱瀚眼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他才初入局,欲以此重任交予他,未免……”
    “所以要由你来主持,沈昊为副,行明暗之策。”朱标语气坚定,“皇叔镇局,沈昊破阵,此一场‘士问大比’,才有胜算。”
    朱瀚凝视朱标许久,终是缓缓点头:“好。既然你已有如此决意,我便助你一局。”
    他顿了顿,又道:“不过,此事需先在士林试风,不能仓促。你若信我,便听我三策。”
    朱标肃然:“皇叔请讲。”
    “一,遣人至江南各府,探士林学风先铺文心,设三地比文之约,引出江南才俊于国子监设‘观政讲坛’,由沈昊主持,太子偶尔亲听,引士子之心于一线;三,设‘新政三问’,广招文议,所提建策之中,择一二施行于西北边地,让士林知太子非纸上谈兵。”
    朱标神情震动,连连称善:“三策环环相扣,声势成矣。”
    京师,国子监讲坛。
    沈昊身着青衣,坐于堂前,一手执卷,一手按案,面前坐满诸院才俊。讲坛题名为《观政三问》,三问之题乃太子亲拟,分为:
    一问:如何以文理国?
    二问:文臣可否持兵以战?
    三问:太子之志,是否应先平朝党,再谈治世?
    三问甫出,便震动士林。沈昊主讲第一问,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折服无数士子。
    而其下方,一名年轻士子低声对身旁之人道:“听说这三问之后,太子将设‘士问大比’,三院争锋,得胜者可直入六部幕府。”
    “莫非太子真要以士林之才,破旧贵之网?”
    “此风若起,恐朝局大变。”
    “变则变矣,如今之局,不变即死。”
    台上沈昊目光沉定,正讲至:“天下安危,不在朝中老成持重之臣,而在新志之士能否应变图强。”
    他字字铿锵,声音未落,忽有一名书院弟子起身,拱手而问:“沈大人可知,如此用士,得罪者多,胜者寡?若太子失败,你又将归于何处?”
    全堂顿静。
    沈昊缓缓起身,神色冷静如水。
    “我曾畏名,畏流言,畏身后之骂名;但自入太子门下,已无退路。”
    他走下讲坛,走至那名弟子面前,字字分明:
    “若太子败,我亦败;若太子兴,我将与之共兴。”
    “你,敢否与我同走此路?”
    四座无言,惟有风声拂帘。
    夜风清凉,京中香花渐落,已入初夏。
    太子府西阁内灯火犹明,檐下白纱灯缓缓摇曳,映出一人影清瘦挺拔。
    沈昊静坐案前,笔走龙蛇,将今日《观政三问》最后一问补注详解。
    案几之上,灯影斜照,一枚青铜小印悄然摆在纸边——是太子亲赐之“文议监印”,象征着在士林中他所代表的地位。
    他手中微顿,眼神掠过窗外庭中修竹,不由轻叹。
    “若太子败,我亦败……这句话,说得倒轻巧。”他自语,抬手揉揉眉心。
    一阵风过,竹影婆娑,屋外忽有细微足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