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三国之我为丞相搞后勤 > 第82章 80.亮 楚相争,虽殊途,但可同归(求

第82章 80.亮 楚相争,虽殊途,但可同归(求

    第82章80.亮楚相争,虽殊途,但可同归(求月票订阅订阅订阅)
    几间草庐。
    几张朴实的案桌。
    诸葛亮便打开了一卷书,一边看,一边吃早食。
    黄月英便在旁边看着,想起这位在上了年纪后,胃口不太好的事儿,又看着这人吃饭都这么不专心,道,“兄长先食早食才是,书可以慢慢看,它也不会跑。”
    诸葛亮一噎,随即无奈摇头,“也好。”
    于是放下书卷,认认真真的吃起早饭来。
    黄月英这才满意点点头。
    穿越宝典第八条: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诸葛亮和司马懿斗,最后亏在哪儿?还不是亏在身体上。所以,这个缺点得从年轻的时候给他改了才行。
    诸葛亮见得黄月英的模样,内心失笑,这小家伙,倒是管得不少,只是,内心却也涌过几许暖流。
    已经有很久很久,没人这般与他说过话了。
    待得将早食吃完,诸葛亮便自顾收拾了碗筷,而后拿到后厨一并洗了,黄月英也觉得很自然……在后世,男人干家务的还少?
    待得诸葛亮收拾好,两人便又去了书房内。
    把这堆竹简也一道搬了过去。
    “亮原以为,阿楚会在今日归襄阳呢。”
    “本是这般打算的,但与兄长相谈甚欢,兄长昨夜又为阿楚谋划,总觉……与兄长是相见恨晚。”
    “哈哈哈,亮,亦是这般想法。”
    “是以,今日便再带几卷书,想要讨教一二。”
    “哦?”诸葛亮略挑了挑眉头,讨教一二啊,想起刚刚看的乃是《孟子》,心下似有所觉。
    “阿楚想要问些什么?”
    “天下之事。”
    “亮不过一布衣尔,如何知之?”诸葛亮笑。
    “兄长谦虚了……”黄月英翻了个白眼,咋滴,怕她是上门踢馆吗?
    “好了好了,不逗阿楚了。”诸葛亮坐案桌前,拿起一卷书,“阿楚今日所带,皆为《孟子》,何解?”
    “有惑,愿兄长解之。”
    “嗯。”
    “《书》曾言,民惟邦本,本固则邦宁。前汉二百年而遭王莽之乱,计其残夷灭亡之数,又复倍乎秦项矣。后汉近二百年又遭宦官、董卓之乱,吕及今曰,诸侯割据,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
    黄月英感叹,先是说了《尚书》之中的一句话,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了国家也就安宁了。而后又说了汉朝这四百年来的大变故,到了现在,许多地方空着没有人居住,甚至一百里内没有百姓,这样的情况数不胜数。
    诸葛亮点头,“嗯。”
    “是天子不知民惟邦本,或是诸侯不知民为邦本?何以相争?”而后,黄月英提了问题。
    “非是不知,实是不能。”诸葛亮不假思索的答,“天子受欺,何见其威?诸侯相争,是为权、名、利此三者也。民虽为邦本,却弱而小,温饱尚且困难,何况刀兵?”
    “孟子曾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难道不习经义?不尊孔孟吗?”黄月英又问。
    诸葛亮默了默,内心感叹,若人人都能尊孔孟,天下何至于此?但是……这样的道理,阿楚不会不知道啊。
    “经义、孔孟,于某些人而言,比不得名利权柄。”诸葛亮随即认真的看着眼前之人,“阿楚难道不知?”
    “阿楚知晓,正因知晓,所以不解。”
    “知晓而不解?”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于阿楚,亦是如此。”
    黄月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再者,大汉以孝治天下,以君子之德行而举才。
    便是董卓年轻时亦好打抱不平,有君子之风,方才征为羽林郎。
    既为君子,何不知民为邦本?”
    诸葛亮只觉得要被眼前这人绕进去了,绕来绕去还在君子这话题打转,只不过……这举才的办法,却也的确是有问题的。
    “阿楚,有君子之风,并不就是君子了,阿楚难道不知?”
    “知晓。”
    “是以今日何为?”
    “只是在想,孟子所言君轻民贵是否正确。”
    诸葛亮略皱了皱眉,这种问题,在当下的时代来说,很难回答。
    而今生民如蝼蚁,诸侯则为千金之子……但不能否认,孟子的这句话,是对的。
    “为兄相信孟子所言。”
    “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间。
    遇曹操,坑杀男女数万口於泗水,水为不流。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
    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生民如蝼蚁,大饥,相食。”
    “兄长不见乎?”
    是的,黄月英今天来,就是要来告诉这个还在等人的人,现在这天下,压根就不是所谓的民贵君轻,如果有可能……先把这人拉上贼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