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求情。
“乖乖,这大局面啊。”
“嗯,旧党的人为苏轼求情,中立的人为苏轼求情,连新党的人都为苏轼求情。”
“不只啊,连太皇太后都为苏轼求情。”
“哈哈哈,连刽子手都为苏轼求情啊。”
“哥,那是审判官员,哪里是刽子手。”
“一样意思。”
“不过更让人感动的是弟弟苏辙,竟然以自己官职抵消苏轼过失。难怪墨水这么喜欢苏辙,有这样的弟弟,一辈子都值了。”
乌台诗案让一众粉丝叹为观止。
同时他们也更一次佩服苏轼。
虽然苏轼确实有些狂,确实有些傲,甚至是确实用他的诗词讽刺了朝廷。
但……
如果不是这样的一位百年天才,又哪里会有这么多的求情者。
……
“江宁老师,那苏轼被杀了吗?”
“我去……”
江宁泪流满面:“墨水不是说了嘛,最终苏轼被贬到了黄州。好像,史书上也有记载。”
“是是是,我们脑袋短路了,确实有记载。不过,这么多人求情,神宗是心软了吗?”
“并没有。”
江宁摇头:“尽管这么多人求情,但神宗还是无比的犹豫。”
“但另一边,在大牢里的苏轼却感觉命不久矣。当时,他与来送饭的儿子约定,平时只要送一些菜肉就可以。如果有什么不测,那就送鱼。结果,那天儿子托亲戚给苏轼送饭。亲戚不知道苏轼的约定,就在饭菜里面送了鱼。苏轼一看鱼,他便知道自己要死了。临死之前,他便写了一封信给弟子苏辙,并交待后事。信里面有一首诗,他是这样写的:”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这首诗其实也很简单。
说的是。
这一切只怪自己。
只是虽然自己不惧生死,但家里却还有妻儿十来口人。
同时以后与弟弟再也不能够相见。
但哪怕如此。
苏轼也希望。
如果死后,还能够与弟弟结为生生世世的兄弟。
这就是最后这一句,与君世世为兄弟。
最后一句一出,一众粉丝眼框不由得一湿。
“尼玛……不要这么感人好不好。”
“弟弟用自己官职想保哥哥,哥哥临死之前想到的也还是弟弟。”
“是啊,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弟弟是一个好弟弟,哥哥同样也是一个好哥哥。”
众人情不自禁的擦了擦眼泪。
江宁也是无比的感慨。
这两兄弟的情义,几千年来也没谁了。
“神宗后来得知了苏轼写的信,看到苏轼与苏辙两兄弟的感情,一时也有一些被触动了。只是神宗推行变法的势头不容有失,神宗仍是犹豫不定。而就在这时,此前被罢相的王安石,闻知苏轼即将处斩,亦是上书为苏轼求情。在众人共同的努力之下,苏轼入狱一百多天之后,免遭了杀身之祸。”
历史就是这么神奇。
原本我们以为的两个冤家,似乎并没有那么希望对方死去。
正如王安石与苏轼。
虽然苏轼一直都在讽刺王安石变法。
虽然王安石一直都想将苏轼贬到地方,远离权利中心。
但两人私人之间其实没有任何一点仇恨。
至此。
在王安石的出面之下,乌台诗案就此结束。
苏轼也在此案当中,被贬到了黄州。
并在黄州。
开启了他的东坡岁月。
是的。
苏轼与苏东坡,不是同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