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 > 第213章 千年科举第一榜。(求订阅)

第213章 千年科举第一榜。(求订阅)

,要讲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而江宁,今天要讲的,那就是一千多年以来,最为牛逼的一次科举。
    “是的,这次科举,正是北宋嘉祐二年的丁酉科。对了,也就是苏轼两兄弟参加科举的那一次。”
    “哦哦,明白了。”
    说别的,可能大家不记得。
    但要说苏轼两兄弟参加的科举,大家还是很有印像的。
    当然这个印像,也是之前江宁讲了太多有关苏轼的故事。
    大家自然而然对于苏轼所在的那个历史环境,有着一定的熟悉。
    所以江宁这一说,之前大家对于这一个榜单还没有太多印像,现在便有不少代入感了。
    “江宁老师,这一年难道还有比之苏轼还厉害的吗?”
    “当然有,不但有,而且有很多。”
    “不是,江宁老师,这一年苏轼不是考取了百年第一,是为状元中的状元,还有比他厉害的?”
    “呃……大家是不是记混了?”
    江宁摊了摊手。
    没办法。
    普通大众哪里有这么专业。
    江宁只好再次说道:“苏轼考取的百年第一,是特制科。也就是他考取了进士之后,朝廷新增加的一个特别科目。这个科目里,苏轼是考取了百年第一。但是,在正常的科举当中,苏轼是第四甲。”
    “呃……第四甲?”
    这更让大家一愣:“那啥,江宁老师,不是说第二吗?”
    “对,但这个第二是【论】科。”
    江宁再次解释说道:“当时宋朝的科举,并不是分为一科,而是分为多科。就像我们现在高考一样,要考语文,也要考数学,外语等等……当时北宋也一样。北宋科举要考的有四门,分别是策,论,赋,经贴和墨义。随后根据总成绩,再选一二三甲。”
    “苏轼当时参加科举,论是第二,也就是欧阳修以为是他弟子所写,所以将苏轼的论评为第二。但这只是一科,随后,苏轼的墨义也是第一。”
    “不对啊,江宁老师,四科里面,两科一个是第二,另一个是第一,怎么会是三甲,至少也是二甲,甚至是一甲吧。”
    “理论上来说确实是的。但是,苏轼是一个偏科生。虽然论科与墨义科,苏轼是为第二和第一。但是,在赋和策这两科上。苏轼的赋竟然没极格,而策只是刚刚极格。所以,四门总分加起来。苏轼也就被评到了乙科第四甲。所以,综合来说,苏轼当时参加科举时的成绩,是中等偏下。”
    “呃,好吧。”
    众人哭笑不得。
    之前不少人一直以为苏轼是为第二,也就是榜眼呢。
    结果。
    现在一看。
    榜眼也不是。
    更不是探花。
    甚至成绩还排不进前100。
    好在后面有特制科的发挥,这才让苏轼名动开封。
    当然。
    对于科举,大家也算是明白。
    其实科举这玩意儿,有的时候需要运气。
    不是你能力强,有才华,你就能中状元,或者中一甲。
    很多时候你的成绩和当时阅卷考官有关。
    比如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
    如果欧阳修很喜欢一种文体,说不定他就会将你定为第一,或者是第二。
    但如果欧阳修不喜欢你这种文体,说不得你就落榜了。
    当然。
    科举成绩也与当时总体大方向有关。
    比如苏轼这一次考试。
    朝廷就定了一个大方向。
    说是对于那些将文章写得花团锦簇,没啥具体内容的,直接就落榜。
    反倒是对那些文风平平无常,但却言之有物的,给予录用。
    所以从这来看,也能看出,为啥苏轼的论与墨义会是第一和第二。
    这是因为苏轼言之有物。
    至于赋不极格。
    这个赋就是诗词歌赋一类。
    应该是当时苏轼写赋写得太过于华丽,就像苏轼写得诗一样,华丽的叹为观止,就此不极格。
    ……
    “看来历史并不是那么简单啊。”
    “嗯,之前以为历史挺简单的,现在一看,也比较复杂。”
    “不过挺有意思的,也佩服江宁老师的讲解水平。要是一开始江宁老师就这样讲,估计大家都听得懵了。但现在,虽然感觉更为复杂,但我却感觉更有意思了。”
    “对了,江宁老师,在这一榜当中,除了苏轼两兄弟之外,还有哪些比较厉害的牛人?”
    “这个啊,那我就一个一个跟大家讲了。”
    这个千古科举第一榜,还真是有比较多内容。
    同时。
    了解了这一榜,那么对于北宋王安石变法,基本上也大概明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