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老师真是目光远大,我能亲自来您那里一趟吗?”
“不需要。”
“啊。”
“也没多少字,到时候我直接发到您邮箱就好了,你们好好用心研究就是了。”
“呃……这个,这个……也行。”
……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谋攻篇就此结束。
巨幕缓缓拉下。
但在巨幕拉下的同时,人们记住了这一部兵法的名字:《孙子兵法》。
孙子就是孙武。
子是尊称,代表有大德行,大学问的人。
不过在前世。
对于孙子,其实他是有争论的。
因为当时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里的孙子,到底是孙武,还是另有其人。
或者你会说。
孙子不是只有一个吗?
事实上,并不是。
孙武在春秋战国之时,其实他并不是特别知名。
他仅仅帮助过吴国打败过楚国一次,然后他就归隐山林了。
所以在那个时候,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孙武。
在那个时候,比之孙武更有名气的,是孙武的七世孙。
这个人,叫做孙膑。
这个人,同样也被称之为孙子。
甚至在当时。
很多人都认为,孙子兵法并不是孙武写的,而是孙膑写的。
或者认为。
孙武与孙膑是同一个人。
直到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出土了两份兵法。
其中一份叫做《孙子兵法》,另一部叫做《孙膑兵法》。
最终史学家这才确定,孙子与孙膑是两个人。
同时也确定了。
孙子兵法的作者,正是孙武,而非孙膑。
不过能让大家产生如此之大争论,这个孙膑,江宁自然也是要讲的。
……
“孙膑,你祖先是为孙武,同时你们田家也是著名的兵法世家。这些年,你在我这里学业已成,下山去吧。”
孙武这一幕结束之后。
另一幕就此出现。
此时。
一位年轻人出现在大家眼前。
这位年轻人很像当年的孙武。
不过他更年轻。
而在这位老者介绍之后,众人这才明白。
“原来他是孙武的后代。”
众人恍然大悟。
孙家果然名不虚传。
除了出现了像孙武,孙书,司马穰苴……这样的人物之外。
没想到,一百多年过去,他的七世孙也是如此的璀璨。
“谢过老师。”
孙膑谢过老师之后,原本他是准备前往齐国的。
毕竟孙家祖先也是齐国人。
可他却知道。
至先祖隐居吴国已有100多年,他们孙家在齐国早已经没有当年的地位。
所以哪怕他再去齐国,一时之间也得不到重用。
正在这时,他收到了同窗师兄庞涓的来信。
身为师兄的庞涓在孙膑之前,下山前往了魏国,并很快在魏国战稳了脚跟。
同时他凭着所学,在魏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魏国大将。
知道孙膑的才华,庞涓便想邀请孙膑到达魏国。
孙膑收到书信,欣然前往。
可是孙膑没有想到。
他这一次前往魏国,还以为是受到了师兄庞涓的照顾,他可以展现自己所学。
可没想到。
他刚抵达魏国,他就被魏国人监视了起来,并且庞涓还设计捏造罪名,废去了孙膑的双足,并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
“庞涓,你,你怎能如此对我。”
看到舞台上如此戏剧性的转折,有一些胆小的观众几乎都不敢看。
“我去,这转折也太大了吧。”
“我还以为孙膑要出将入仕,展现他先祖孙武一样的才华呢,没想到,这一来就双腿被废,还脸上刺字。”
“这就是所谓的师兄?”
众人止不住的惊叫。
原来。
庞涓叫孙膑到魏国,并不是想重用孙膑。
这是因为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
他知道。
如果孙膑未来到了齐国,或者去了其他的国家。
以孙膑的才华,绝对将受到重用。
一但到时候孙膑带领的部队与自己的魏国发生了战斗,他绝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