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新笔趣阁 > 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 > 第300章 受命于天,即寿永昌,我乃李斯。(

第300章 受命于天,即寿永昌,我乃李斯。(

斯,这时却说道:“我当年也是一位读书人。”
    “当年我师从荀子,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这一句说完。
    巨幕缓缓拉开。
    镜头回到了李斯青年时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堂当中。
    李斯以及一众同学,却是听着老师朗读《劝学》。
    《劝学》是儒家另一位先贤荀子所写。
    因其无比的经典。
    哪怕2000多年之后,仍然流传于世。
    “老师,这一些都是什么意思?”
    青年时期的李斯非常的好学,他向荀子问道。
    荀子微笑的解释说道:“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李斯,你明白了吗?”
    “老师,学生明白了。”
    年轻时的李斯还是十分好学的。
    虽然他师从儒家荀子。
    但他又不仅仅只学儒家圣贤书籍。
    因为此时仍处于战国时期,各国战乱仍在不断的爆发。
    李斯虽然知道儒家经典很好,但他却明白,儒家经典暂时并不适用当下。
    儒家经典此时最好用的,那就是修自己,也就是修身,而不能影响他人。
    要想影响他人,最好的学问,那就是法家。
    所以在学完儒家经典之后,李斯还学习了一众法家经典。
    终于。
    在他集儒法双修之下,李斯得到了吕不韦的器重。
    同时李斯也抓住机会,不断向当时还没有完成统一的秦始皇献计。
    也因为李斯的才能,秦始皇任李斯为客卿。
    ……
    “没想到青年时期的李斯这么有才。”
    “儒法双修啊,那可比一般的人利害。”
    众人不时议论。
    但很快。
    秦国爆发了一件大事,秦始皇却是将李斯给逐出了秦国。
    这件大事,出至于一位叫做郑国的水利工程师。
    这位水利工程师出至于韩国。
    当时韩国怕秦国灭掉他们。
    为了消弱秦国的国力,于是韩国就派一位叫“郑国”的人前往秦国兴修水利。
    他们希望秦国忙着兴修水利,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攻打他们韩国。
    这件事原本做得好好的,但不知道怎么就被暴露了。
    秦始皇第一时间就想杀了郑国。
    但郑国却回答秦始皇说,虽然我是韩国派到贵国以疲秦国的人。
    但我帮秦国兴修水利,并不是在害秦国。
    秦国如果能够好好的利用我修建的水利工程,那就是千秋万代的基业。
    秦始皇觉得郑国说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就没有杀郑国,还是让郑国在秦国修建水利工程。
    郑国也不负众望,在秦国修建了郑国渠。
    只是虽然秦始皇没有杀郑国。
    但因为郑国是派到秦国的奸细,所以秦始皇对于从其他国家来到秦国的人,却是开始变得提防了起来。
    他觉得。
    在秦国这里,可能有无数多来自六国的人。
    平时他们可能在秦国相安无事,你也认不出他们。
    可一但时机来到,这些奸细便会做出一系列损伤秦国的事情。
    为了免除这种后患,秦始皇下了逐客令,将一系列从其他国家来到秦国的人,都给赶出秦国。
    特别是那些其他国家来到秦国,并且还在秦国当上了高官的人。
    李斯,并不是秦国人,他是楚国人。
    同时他也在秦国当上了高官。
    逐客令最为要赶出的这一批人,便是像李斯这一群人。
    ……
    “李斯,走吧,离开秦国吧。”
    舞台上。
    李斯的友人劝李斯赶紧离开秦国。
    要不然,李斯随时都有杀身之祸。
    说完。
    这位友人自己却是先行离开了。
    只是面对着友人的劝告,李斯却是思考了许久。
    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不离开秦国。
    之所以不离开。
    他认为。
    以当今时期各国的实力,当以秦国为首。
    或者说。
    秦国不只是实力最强,而且秦国的实力比之六国加起来可能都要强。
    当年他从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执掌风云 执掌风云萧峥 深空彼岸 灵境行者 逍遥小贵婿 天下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