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不是丞相几日前横槊赋诗才作的诗句吗?怎么会出现在蜀中送来的诗稿上?
这其中必有一个是抄袭的,可是是谁呢?
按照这诗的意境,更符合曹操的身份;可是按照蜀中来往的时间,明显是张谦写诗在前。
而且张谦每首诗意境都不一样,说不得他是以自己代入各个不同的身份才写出了一百首不同的诗。
荀攸很是踌躇,他不知道该不该把这首诗一起交给曹操。
看了吧,难免曹操生气;可若是不递上去,日后曹操得知,肯定责怪自己有心作怪……
事实上,荀攸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张谦和曹操都是抄袭的,两人都从一本古籍上看到过这首诗,而张谦来历神秘,说不得他看过更多的古籍,这也能解释为何他写诗如此容易。
荀攸考虑了许久,将这这一页纸放到了最后面,然后朝着曹操营帐走去。
藏是不能藏的,但最好曹操看到一半就把剩下的给放下了。